遼寧省公務員考試:常識部分鄧小平理論
來源:發布時間:2011-12-2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鄧小平理論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大體上經歷了直接醞釀、開始形成、輪廓建構、走向成熟和豐富發展五個階段。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轉折;黨的十二大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題的提出;黨的十三大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與此相聯系的理論觀點的總結和概括;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與黨的十四大對鄧小平理論體系的概括;黨的十五大對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確立。
二、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
1.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上,鄧小平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的模式,走自己的路,走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上,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制定路線、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最基本的國情為依據。
3.在社會主義根本任務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4.在社會主義發展動力上,強調改革也是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改革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5.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問題上,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爭取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必須實行對外開放。
6.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上,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而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保證。
7.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步驟上,提出實現現代化的“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同步致富又不可能,必須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在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的基礎上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8.在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問題上,強調中國共產黨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不斷改善和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建設社會主義要依靠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團結,依靠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依靠擁護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的愛國者。
9.在祖國統一的問題上,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創造性構想,按照這個原則來解決香港、澳門和臺灣問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
三、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
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同時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是指鄧小平理論沒有從本本出發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而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發展和創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把馬克思主義推向一個新的階段。鄧小平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