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2012年中學教育學全真模擬題及解析(17)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2-01 17:19:22
1.主張以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動機和需要、能力和態度為基礎來編制課程的有( )。
A.盧梭
B.杜威
C.羅杰斯
D.斯賓塞
E.施瓦布
2.教科書的編排通常采取( )兩種形式。
A.組合式
B.鏈接式
C.直線式
D.螺旋式
E.立體式
3.在泰勒的“評價原理”和“課程原理”基礎上形成的課程評價模式是( )。
A.目標評價模式
B.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C.成果評價模式
D.CSE評價模式
E.CIPP評價模式
4.綜合實踐課程是我國課程改革的一次重大創新,綜合實踐課程包括( )三方面的內容。
A.研究性學習
B.社區服務
C.社會實踐
D.文體課
E.活動課
5.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具體來說就是發展學生的( )。
A.意志力
B.觀察力
C.記憶力
D.想象力
E.思維力
答案解析:
1.AC
【解析】實質教育論是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出現的,代表人物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與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觀點: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傳授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知識,至于智力則無需進行特別的培養和訓練。
2.E
【解析】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3.BCD
【解析】知、情、意、行四個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推動學生品德的發展。其中知是前提和基礎,可以使學生在明辨是非、善惡、美丑的基礎上,有選擇地行動。
4.B
【解析】首先要明確這段話的意思,講的是孔子對學生的循循善誘,所以體現的是疏導原則,故選B。
5.D
【解析】 19世紀初,英國學校中出現了“導生制”,這對班級組織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