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節后用工荒 勞資雙方的一場博弈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2-02-0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龍年春節剛過,一年一度的用工荒已經來襲。人們對兔年春節過后的“用工荒”還記憶猶新,那些曾自己端盤子的飯店老板,那些自己拿著噴槍上陣洗車的車行老板,都開始尋找留人辦法,別讓春節后的大好賺錢機會因雇不到人白白溜走。
這是如今勞資雙方博弈的一個縮影,一方面,資方希望獲得更加低廉的勞動力,增加收益;另一方面,勞方除要求更加豐厚的工資,也越來越看重未來的前途和保障,以及工作中的個人感受。
這樣的博弈還將繼續,并將在一年又一年的摩擦、磨合之后,達成諒解與互利。
這是我們期待的結果,但今年,除了一小部分走在前頭的企業,去年的“荒蕪”還是可能大范圍出現。
“用工難”在最近幾年已成春節后很多企業面臨共同難題。種種跡象表明,結構性“用工難”已從沿海蔓延至內地,并正從年初“季節難”演變成“全年難”。
對于目前部分企業出現的“招工難”現象,文章分析認為,招商引資來的企業在為生產線開工率不足、熟手員工流失嚴重而絞盡腦汁想辦法,只能說明他們對企業薪酬體系信心嚴重不足。“當一個企業淪落到用小恩小惠或損招,而不是規范的制度招人留人時,預示著他們已留不住人了。”
“‘用工荒’‘招人難’現象客觀存在,并且這種現象正在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蔓延。”分析人士指出,產生“用工荒”和“招人難”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近年來政府惠農政策的實施,讓農民的收入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回鄉務農和創業成為一些農民工的選擇;第二,勞動者權益缺乏保障,雖然企業招工給出的待遇較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拖欠工資、工傷事故缺乏保障等危害勞動者權益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抵消了工資上漲帶來的吸引力;三是勞動者群體正在實現一次大規模的代際替換,新一代工人的價值觀念相對于其父輩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受教育程度高,職業期望值高,所以就業流動性也大。
事實上,招工難只是個表面現象,因為和招工難同時存在的,還有一個就業難,這才是我們面臨的真問題。未來,我國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依然存在,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和大量失業人員需要安置,我國每年就業崗位的缺口有一千多萬,勞動力供大于求依然是主要矛盾。盡管部分地方出現招工難,但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總體格局沒有改變。專家預測,未來15年內勞動力的供求總形勢是:就業壓力比預計的要大得多,勞動力供給比預計的也要多得多,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