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公務員考試申論全真模擬沖刺卷(2)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2-1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5.近期在北京市召開了第四屆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論壇,本論壇提出了如何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要求和目標,并為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與會專家認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要進一步集約發展,應著眼長遠,培育特色品牌,加強管理服務,加快集聚區投融資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著眼長遠,打造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與會的北京市發改委委員認為,應以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為主要載體,以空間位置相鄰、產業業態相近的集聚區為主要方式,以完善產業鏈條為有效手段,打造綜合收入超千億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文化創意產業的比重要達到50%以上,主要功能區占文化創意產業收入的比重要超過40%,從而推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發展。
二是培育特色品牌。應用現有的品牌,打造跨行業、銷售收入百億元的文化創意產業,舉辦知名度高、輻射度大的活動。B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認為,集聚區的品牌集合有兩個意義,即必須匯集文化創意的大牌企業的領軍人物,有自己的品牌和價值。
三是加強管理服務,全力協調推進重大產業項目的落實,緊緊抓住國家宏觀產業振興和中央文化單位改革的進程。做好基礎設施和相關服務,積極推動重大產業項目的建設。梅松認為,應加強管理服務,進一步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提升集聚區從產業集聚到功能區發展,加大集聚區投融資服務體系的創新理念,加大服務和指導力度,同時促進各大集聚區的對外交流。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齊勇峰認為,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過程普遍存在過度重視政府服務的傾向,他提出應搭建以政府為主導、由社會各個服務機構組成的社會化服務平臺。肖永亮認為,政府應不只在資金上,還要在立法、政策等方面提供管理和指導,為各個集聚區提供更多的服務。
四是促進融合,培育高附加值的文化創意產業業態。重點發展研發設計創意制作、展示傳播等文化創意產業的高端環節。積極培育高附加值的新型業態。
6.《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中第四部分“加快發展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保障措施”中這樣寫到:
切實加強宏觀指導。發揮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建立健全產業發展的協調推進機制,調動社會各種力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積極性。加強文化創意產業決策研究,每年發布一批重點研究課題,面向社會招標。建立健全研究成果轉化機制,增強調控的有效性和決策的科學性。建立健全文化創意產業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切實加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形勢分析和預測預警工作。
切實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自200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5億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采取貸款貼息、項目補貼、政府重點采購和后期獎勵等方式,對符合政府重點支持方向的文化創意產品、服務和項目予以扶持。按照突出重點、形成亮點、兼顧一般、推動全局的原則,用足用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培育一批文化與科技結合的共性技術,扶持一批具有重要示范、引導、帶動作用的重點項目。
積極支持產業集聚區建設。市政府設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專項資金,資金規模5億元,分3年投入。經認定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公共設施工程,市政府在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專項資金中安排資金予以支持。鼓勵和引導區縣結合各自區域功能定位,發展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充分調動區縣積極性,形成市區共建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大力扶持文化創意企業發展。充分利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相關政策,加大對動漫網游、設計創意等新興文化創意行業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重點支持中小文化創意企業,支持社會力量建立風險投資和擔保公司,為中小文化創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著力增強文化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健全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特別要保護好具有自主創新知識產權的文化創意成果。研究制訂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辦法。鼓勵和規范知識產權評估機構發展,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信用保證機制,促進自主創新知識產權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實施和運用。搭建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交易平臺,保障并促進文化創意產品的合理、有效流通。鼓勵公民以知識產權作為出資,依法創辦中小文化創意企業。制定文化創意產業商標管理辦法,定期編制和發布全市文化創意產業著名商標名錄。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堅決查處和嚴厲打擊各種違法侵權行為。
7.國務院2009年7月頒布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將起到綱領性的指導和推動作用。2010年1月14日至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赴上海考察,來到“8號橋”創業園區時,對當地負責同志說:“創意產業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要進一步做好園區規劃,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努力營造創新氛圍,真正把創意產業培育成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胡錦濤總書記還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推進文化創新……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干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這充分顯示了中央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視,體現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性。
文化創意產業是國家或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在國家或區域規劃研究的制定上,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兩型社會”建設優先發展的產業類型已經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文化創意產業在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布局中的地位可以說有了極大的提高。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本身需要體制、機制、制度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創意,其基本特征是高回報、高風險和高流動性。依據流動性的產業特點,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求深化體制改革,打破阻礙不同資源流動和整合的各種條條框框,創新體制、更新機制,建立以“政府主導、學術領頭、基金支持、部門協作、企業操作”為原則的“官產學研一體化”的“文化產業科學發展模式”,政府應從法律和制度上營造有利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保障文化創意產業功能的實現。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