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點:新課標,教材“洗牌”肥了誰
來源:人民網發布時間:2012-02-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報載,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今秋啟用。新課標減少了課程容量,也降低了難度。降低標準,家長、學校、老師和學生便擁有更大自主權,方向是對的,但是步子邁得不夠大。倘若換一種思路,能否干脆取消課標?
取消全國統一的課程標準,教學會亂套嗎?未必!出版社會出版多種多樣的教材,不同學校會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比如增加方言教學,老師也會結合自己的特長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案,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方式和內容,但是擁有最終決定權的是家長,他們是教育產業的消費者。家長用腳投票是促使學校、老師改善教育質量的最佳方法。家長們在孩子教育方面五花八門的偏好,又正好有利于孩子成長為多樣化的人才。
統一的課標須與家長的選擇權利取得平衡。就算課標很科學,若一不小心按照統一標準把孩子們全部培養成愛因斯坦,對社會來說也未必是幸事。相對論只需要發現一次,剩下的天才只好仰望星空。幸好教育管理沒有那么理想化,有些漏洞產生意想不到的好處:沒有被大學退學的父親韓仁均,就沒有特立獨行的兒子韓寒。韓寒至少作為成功的賽車手,比眾多大學少年班的天才們更讓我們的精神生活添姿采。
有時,教育部門管得住學校、老師和教材,卻未必管得住家長和社會財富。比如限制外國學校進來,結果家長們紛紛把孩子往海外送,留學生日趨低齡化。等于將電子、紡織等中國優勢產業辛苦賺進來的外匯消耗在教育上……
回到新課標的問題上,還有一點值得留意:新課標的頒布,除了為遲緩的教育改革裱裱糊糊外,每一次更換新課標,教材勢必重編,那是否意味著巨大的尋租機會,出版社不得不“跑部錢進”?但愿某些既得利益群體不會“摸石頭摸上了癮,不愿過河了”。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