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家公務員面試輔導資料(4)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4-1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1年1月5日,《老年法(草案)》“出爐”,強調給予老人更多精神關懷,子女“常回家看看”將入法。我國目前老年人中有一半過著“空巢”生活。由于子女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致使獨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婦無人照料,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60歲以上為老年人,老年人占人口比例達到10%以上即進入老齡社會。根據這一標準,我國在上個世紀末的1999年開始邁入老齡社會行列。隨后,人口老齡化呈加速發展的態勢。全國現有老年人約1.67億,80歲以上有將近100萬,失能老人有2000多萬,100歲以上的達到4萬多。
(一)“空巢”老人增多緣故
1.幾代同堂的傳統家庭模式一去不復返,現代家庭的小型化,必然造成大量“空巢”老人現象的出現。
2.由于工作、住房、代溝等種種原因,尤其是獨生子女一代,在社會轉型競爭劇烈的格局下,通常無力兼顧事業和老人,以致家庭養老功能日趨弱化。
(二)說明了什么
我國還未建立全面的、統一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社會養老水平極低。家庭養老依然是現階段農民養老的主要方式。家庭養老實際上是以終身積累為基礎,在家庭內部進行代際交換的“反哺式”養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一方面農村人口流動幅度加大,“空巢”家庭日漸增多,家庭養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另一方面,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農村人口出生率明顯下降,家庭規模趨向小型化、核心化,這使家庭養老負擔加重,再加上農民收入水平較低,致使部分年輕人可能無力承擔或不愿承擔養老重任。總之,傳統意義上的家庭養老功能呈現日漸削弱的趨勢,這就要求社會化養老的普及和加強。
(三)“空巢老人”存在的問題
人口老齡化,同全球化、城市化和氣候變化一樣,被視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四大挑戰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家庭結構的變化,獨居老人的數量越來越多,他們的養老、健康醫療等問題逐漸凸顯。空巢老人的生活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部分空巢老人的經濟相對困難;二是空巢老人的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三是部分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四是社區的服務及管理功能有待提高。
(四)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分析
1.中國社會保障體系還很不完善,存在覆蓋范圍窄、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夠健全、監察執法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2.人口老齡化使老年人的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問題更加突出,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面臨著養老負擔重、籌集資金難和醫療費用大等諸多挑戰。
3.就業方式日益多樣化使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問題更為凸顯。
4.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給社會保障制度帶來新問題。如何適應城鎮化過程中數億農村轉移勞動力的需求,是一個重大課題。
(五)解決“空巢老人”問題的方案
教育專家提供如下解決方案:
1.政府參與主導是關鍵。政府應積極鼓勵、引導大量的民間組織及企業參與到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中來,為“空巢”老人提供完善的服務,形成全社會共同應對、共同行動的良好氛圍。
2.制定和完善基本的養老社會保障制度,真正解決老年人“養老”和“就醫”的基本需求。
3.要加強對老年人的關懷,如開辦老年大學,吸引老年人參加社會活動,培養老年人的興趣,讓老年人融入到社會中去。
4.提倡新時代的孝文化。每位子女要多抽時間照顧和陪伴父母,充實他們的精神世界。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