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試題(6)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4-1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三、申論要求
得分評卷人1.請用不超過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給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20分)
得分評卷人2. 用不超過350字的篇幅,提出解決給定資料所反映問題的方案。要有條理的說明,要體現針對性和可操作性。(30分)
得分評卷人3. 就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擬標題進行論述。既可全面論證,也可就某一方面重點論證。要求中心明確,內容充實,論述深刻,有說服力。(50分)(方格略)
四、參考答案
1. 答案提示
該材料反映了目前我國一個非常突出的社會問題: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穩定增長,但是同時,國內高低收入的差距也日益擴大,貧富分化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調整、控制貧富差距,保持社會安定,已勢在必行。
2. 答案提示
(1) 積極推動西部大開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后面貌。
(2) 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功能(如加大個人所得稅征收力度),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
(3) 調整分配秩序,合理調節少數壟斷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4) 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5) 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 多渠道籌集和積累社會保障基金 。
3. 參考例文
有感于“中國城鄉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據2月26日《南方都市報》報道,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過數年跟蹤所做出的一份全國性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在不斷拉大,如果把醫療、教育、失業保障等非貨幣因素考慮進去,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世界最高,估計要達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
看了這項調查結果,筆者有許多感慨,“中國農民是世界上最好的農民”是其中之一。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可以說,農民們的雙手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最大載體。從近代來看,新中國的建立和每一個進步,農民們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共產黨搞革命依靠的最大同盟軍是農民,以“農村包圍城市”為戰略打天下的軍隊主要是由農民組成的,其后勤保障主要是由農民提供的。農民是中國具有勇敢和犧牲精神的最大群體。
解放后,中國工業微乎其微,在一無外資、二無積累的情況下,由農民們提供的稅收和農產品為優先在城市發展的工業奠定了基礎。農民是中國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最大群體。
改革開放后,安徽農民首創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使中國改革實現第一個重大突破,為后來的城市改革和全局性改革提供了信心和樣板。農民是具有很高智慧和創造精神的群體。
當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需要大批廉價工人的時候,農村中最優秀的青壯年農民背井離鄉來到城市,他們從事著最差的工種,拿著最低的工資,在最艱苦的條件中吃住,還要忍受種種歧視,但他們義無反顧。沒有他們,中國的城市就不會一圈圈地擴大,中國的產品就不會在國際上擁有“價廉物美”的聲譽。農民是中國最能吃苦耐勞的群件。
由于環境和時代的局限,他們長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其收入和城市相比差距越來越大,甚至成為世界之最。他們雖然對此有意見,有呼聲,但從整體上看,絕大多數農民仍然堅信政府總有一天會改變這種現狀,因此仍然采取著任勞任怨、默默忍受的態度。只要是一個有良心的人,想一想這些,就不能不認為中國農民是世界上心地最好的農民,他們擁有的這么多高尚品質,是中國社會保持長期穩定的重要因素,正在享受著由城市帶來的種種好處的人,都應該對他們肅然起敬。
中國城鄉收入差別過大問題已經到了不能再拖延的地步。不過,新的中央領導班子已經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并連續采取了許多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的措施,如非典時期免費為農民治病,如明確表示不斷減少農民稅負,如今年“一號文件”的出臺等等。筆者有理由相信,從現在起,中國農民和城市的收入差別將不斷縮小,因為中國有著政治上的巨大優勢,既然中央認定了農民問題的嚴重性,就會調動各種社會資源,集中力量從法律地位和政策傾斜上入手,在人均收入及教育、衛生保障、養老、失業、最低生活救濟等社會福利方面大幅度改變農村和農民的現狀。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