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一次根治肛門直腸周圍膿腫15例體會-西醫論文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12-30
(一)臨床資料:性別,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齡最大56歲,最小24歲,膿腫類型肛門沒間隙膿腫4例,骨盆直腸間隙膿腫2例,皮下膿腫9例。
(二)治療原則及適應癥
1、 肛周膿腫無嚴重全身疾病及并發癥。
2、 局部紅腫、壓痛、穿刺有腫者。
3、 膿腔位于肛管直腸環以下,準確找到內口一次性切開。
4、 膿腔位于肛管直腸環以上,切開膿腔及感染灶,肛管直腸部分采取封線法,以防肛門失禁。
(三)術前準備:
1、軟皂水600mc術前清潔灌腸,囑病員排空大小便。
2、炎癥重、局部波動感染全身癥狀明顯者控制感染以及外手術。
3、……及體位,局麻,取患側臥位。
(四)操作方法,取側臥位常規消毒,先確定膿腫范圍及感染肛腺部位,然后在膿腫頂端做放射狀或弧形切開,用彎血鉗分開膿腔,壓迫使膿液溢,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膿腔,然后用手術刀清除壞死組織。右手持球頭控針沿膿腔通向肛管方向輕輕的探查內口位置,左手伸手肛門內,若探針與探入肛門內指端在感染的肛隱窩最深入相接觸,則證明,膿腔與此處肛竇相通,即與內口,將探針由此穿出肛門外,予以切開或封線,再修剪創面,使呈“V”型以防搭橋假愈合,并在創面用長效止痛劑做點狀注射,外用止血散油紗條由外放在內口處,加壓敷料丁字帶紗布固定。若膿腔通過肛管直腸環以上,可切開外擴張肌皮下部及淺部,其深部封淺處理。
(五)術后處理及注意事項。
1、術后24小時控制排便怪防創面感染。
2、術后24小時減少活動,以防局部出血。
3、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給通便劑。
4、手術次日待便及中藥整治,伴將手術創面清潔,坐洛基本方:按葉20g、公英20g、雙花20g、地丁20g、馬齒莧15g、大黃15g、黃桕15g、蚤休15g、芒硝15g.
1、 傷口痊愈遲緩者,若肉芽組織土中 生應及時剪除,并用高滲鹽水或化腐生肌紗條外敷。
(六)療效觀察及體會:
1、從本組15例中2例封線,13例切開全部治愈,跟蹤隨訪幾年無一例后遺肛瘺。療程短,治愈最短14天,最長28天,同時無有并發癥及后遺癥。
2、多數學者主張肛周膿腫形成時應及早切開引流肛瘺形成的再外二次手術,筆者認為吸取中醫封線和西醫切開引流的優點,對肛提肌以下間隙的膿腫在肛周切開,肛管直腸環部封線是可行的,從本組15例證明:本療法安全可靠,療程短,操作簡單,便于推廣。
3、尋找內口和正確處理內口是手術成敗的關鍵尋找的。尋找內口是可在膿腔內最深凹處插入軟質球頭探針,左食指插入肛門,在探針與手指接觸的最深處輕輕空擊切勿支作粗暴以免造成假道。亦可用肛門鏡尋找感染的肛竇可見充血水腫,擠壓有少許膿液溢出即為內口,注意手術切口要合適以免遺留死腔。
本法采用了中醫封線和西醫切開的療法針對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方法,或單純切開或單純封線治療,亦可二者兼用,只要能準確找到內口并正確處理之,就會避免肛瘺二次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