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耳廓假性囊腫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12-30
筆者于1993年4月~1998年4月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耳廓性囊腫48例,獲得滿意療效,F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48例,男45例,女3例,年齡最大者62歲,最小者17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40天。病變位于舟狀窩31例,耳甲腔及甲艇12例,三角窩及舟狀窩上方5例。病變最小直徑1.0cm.
2 治療方法
將雄黃、赤石脂、血蝎各9g,輕粉、硼砂各3g,紅粉5g碾成細粉,用140號篩子過篩。在細砂鍋中,將上藥加水600ml煎至200ml,用四層紗布過濾,藥渣第2次加水400ml煎至150ml,四層紗布過濾。煎出藥液共350ml,加入枯礬21g煮沸后過濾,同時加入冰片3g.過濾后高壓30分鐘,加入普魯卡因粉末5.2g,過濾后分裝安瓿,每支5ml,備用。
用時,先用碘酒及酒精消毒患部,在積液最低部穿刺,抽凈液體后拔下注射器,留下針頭,再將上述備用液注入囊腔內,注射量和抽出液體相等或略少,無須加壓包扎。
3 治療結果
本組48例,除1人復發經再次注射而獲痊愈,余均注射1次,7~20次治愈。經隨訪半年以上,無1例復發,無副作用。
4 討論
耳廓性囊腫類似中醫的耳殼痰包。祖國醫學認為本病是因風邪挾痰上竄耳殼所致,故在治療上多選用化痰散結,活血消腫的藥物。方中之藥,雄黃有解毒化瘀、消腫祛痰之功,更增輕粉、紅粉、硼砂三味消痰破積,以助雄黃祛痰散結之力。特別是輕粉為汞化合物、殺菌力強,有輕微腐蝕作用,與雄黃配伍有菌能殺、有膿能排、有腐能去、角質能軟、療效大增;赤石脂具收澀作用,輔以活血化瘀之血竭,散中有收、收中有散、相輔相成,能更好地促進液腔滲出液的吸收;黃連除有直接消炎抗菌之力,更可免除注射后局部感染之慮;而加用普魯卡因一則止痛,二則可使局部血管舒張,有利于積液的吸收。全方配伍,祛痰散結,化瘀消腫,去其病根,使液腔消失而達粘連愈合,不致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