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急癥治驗三則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12-30

關鍵詞:兒科;高熱;腸梗阻;腹瀉;中醫藥療法

臨床診治小兒急癥,屢用抗生素易產生耐藥性。若運用中醫藥療法治療小兒急癥亦能得心應手。茲舉筆者臨床治驗小兒急癥3則,以供同道參考。

1小兒高熱

洪某,女,8歲,1997年8月27日診,患兒持續發熱39℃~40℃已5天。曾用青霉素、先鋒霉素及退熱劑等治療,熱勢不減,遂來我科診治。癥見高熱,午間尤甚,熱時形寒,手足微涼,伴頭痛無汗,口渴煩躁,大便不暢,微有咳嗽,舌邊尖紅,舌苔薄白而干,脈滑數。查:體溫39.8℃,咽紅,扁桃體Ⅰ°腫大,兩肺呼吸音清。實驗室檢查:白細胞10.1×109/L,中性粒細胞0.60,淋巴細胞0.40。西醫診斷:發熱待查;上呼吸道感染。中醫辨證:外感風熱,邪熱郁于太陽、陽明二經。治宜清熱解肌,疏風和衛。方用柴葛解肌湯加減:葛根、黃芩、銀花、連翹、板藍根各9g,生石膏15g,生甘草3g,羌活、柴胡、桔梗各5g。1劑后汗出熱解,2劑后諸癥消退。

按:小兒純陽之體,一旦感受外邪則傳變迅速,且易熱化,往往太陽之邪未解而陽明熱盛,致表里同病之候。故解表與清里同時應用。方中柴胡、葛根辛涼解肌,疏郁透邪;羌活發汗解表;銀花、連翹、板藍根清熱解毒;石膏、黃芩清泄里熱;甘草、桔梗宣肺利咽。共奏疏達表邪,清泄里熱,表里雙解之效。

2急性腸梗阻

洪某,男,6歲,1997年11月3日診。患兒闌尾炎術后3月。2天前突然腹部疼痛,陣發性加劇,漸見腹脹伴嘔吐,而急送醫院診治。實驗室檢查:白細胞12.8×109/L,中性粒細胞0.80,淋巴細胞0.15。X線透視:腹部腸腔充氣,有液平面,膈下無游離氣體。診為粘連性腸梗阻。經西藥治療效果不顯,改用中藥治療。觀其患兒面黃消瘦,脘腹脹滿,疼痛難忍,大便不通。舌苔黃膩而燥,脈弦數。中醫辨證:瘀熱蘊結于腸道,腑氣不通。證情重篤,急宜通腑開結,化瘀清熱。方用復方大承氣湯化裁。藥用生大黃(后下)、玄明粉(沖服)、厚樸、萊菔子(炒)各10g,桃仁、枳殼、赤芍、黃芩各6g。服上方2劑,大便通暢,腹痛消,嘔吐止而愈。

按:急性腸梗阻為外科常見病癥,屬于祖國醫學“腸結”范疇。本案則屬手術后脈絡受損,氣血瘀滯,腑氣不暢而阻結。蓋六腑以通為用,故立通腑攻里,行氣化瘀之法。方中重用生大黃、玄明粉通腑散結為主,輔以厚樸、枳殼、萊菔子行氣導滯,黃芩、赤芍、桃仁清熱化瘀為佐。諸藥合用,促使腑氣下行,一旦腑氣暢通,通則不痛,瘀熱燥結亦隨之而散。

3嬰兒腹瀉

陳某,男,8個月,1989年10月20日診。患兒平素體虛,大便溏。本次腹瀉1周,瀉下水樣便,量多,每日10余次,且伴有發熱。診為秋季腹瀉(病毒性腸炎)。曾予抗生素及靜脈輸液,口服次碳酸鉍、復方苯乙哌淀等藥物治療。雖體溫降至正常,但腹瀉依然,轉中醫治療。診見:患兒面黃形瘦,精神萎靡,乳食不振,腸鳴泄瀉,大便色黃呈蛋花湯樣,夾少許粘液,舌質淡,苔薄白,指紋淡紅而沉。大便鏡檢:脂肪球(++)。證屬脾胃虛弱,濕熱內生。治宜健脾化濕止瀉。藥用:炒黨參、炒白術各6g,炒扁豆、車前子各3g,炮姜2g,煨葛根、陳皮各4g,炒黃連1g,1劑瀉減,再劑而愈。

按:嬰幼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具有“脾常不足”的特點。《幼兒集成》亦認為:“夫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足見脾胃健運失職是導致腹瀉的根本原因。若脾運失職,濕熱內生,則泄瀉難愈。故采用炒黨參、白術、扁豆健脾和中,茯苓、車前子、陳皮滲濕理氣,更用葛根升清,炮姜溫脾。配伍少量黃連,一則清腸解毒,二則以其苦寒之性,以緩姜之溫燥,具有反佐之妙。諸藥合用脾健運復,升清降濁,故收桴鼓之效。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脸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洲影视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午夜不卡在线观看 | 在线播放亚洲国产 | 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 | 日本中文一二区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