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信與文化之間-留住鄉土文化的根

來源:發布時間:2008-11-25 13:01:35

 在一次市級綜合實踐研討活動中,有位老師上了主題是《家鄉莆田知多少》的課題展示課。
  小組交流時,傳統文化小組的一個學生展示了一系列照片,照片里人們張燈結彩,游神演戲、燒香拜佛……這位學生口齒伶俐地介紹,這是農歷初二、十六時,家里人在供奉神靈,祈求平安。老師對此作了評價:這位同學觀察得真仔細!但是她觀察的是迷信活動,這都是老一輩人的活動,我們年輕一代可不能這樣,不要去搞封建迷信活動!
  在后來的教學活動中,老師播放了央視介紹莆田文化的專題片。電視畫面中出現了湄州島,許許多多善男信女焚香朝拜,尤其還特寫了一位老奶奶怎樣虔誠地三跪九叩,焚香禱告……專題片在解說,媽祖文化……
  孩子在下面一直嘀咕道,這不也是封建迷信嗎?教師似乎沒有聽到,在下課鈴聲中圓滿地結束了這節公開課。
  由此,我想到了錢理群教授。他在《我的教師夢》中寫道,在接受書本的教育以通向一個超越本土的世界之外,還有農村本土的地方文化、民間文化的熏陶,比如鄉村有許多民間節日,西北地區有社火、演戲等活動,小孩子活躍于其間,在享受童年歡樂的同時,考試大也接受了潛移默化的文化傳遞——在某種程度上這是融入生命的教育,影響更為深遠。近年他在北京兩個重點中學上課,講魯迅的《無常》、《女吊》。學生們問:魯迅為什么對這些封建迷信的東西如此念念不忘?錢先生感到十分震驚。在他看來,一個人從小就對本民族的地方與民間想象持排斥態度,他的精神發展就是畸形的。
  我十分欽服錢理群老師的觀點。許多生長在鄉村的受教育者,對鄉土文化都帶著褊狹的印痕:在許多人的眼里,鄉土文化,是一個偽概念,鄉村就是野蠻,哪里有文化,鄉村就是落后與閉塞的象征。在城市文化為主導的普遍觀念中,鄉村人生活的最高的目標就是脫離鄉村生活,并且刻意地洗涮來自鄉村的生活習慣等等一切氣息。在他們看來,文明與受教育就是與鄉村割裂開來,追求與城市的風尚和生活相一致的生活。早在20世紀初期,陶行知先生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鄉村教育走錯了路!他教人離開鄉下向城里跑。”于是,人們一擁而上、爭先恐后地跑,跑得失“魂”落“魄”,跑得沒心沒根。然而,他們恰恰遺忘了,人是來自于塵,歸于塵。鄉土是生命中的“天地之根”。考試大它連接著我們的血緣,連接著我們的臍帶,連接著我們靈魂的出生地與歸宿。我見過不少在鄉村生活的高中畢業生、中專生、大學生。他們常常是鄉村中的另類,如同鹽堿地稀稀疏疏的小草一樣生存著。他們常常面色蒼白,身體孱弱,落落寡合,很難融入鄉村的生活。他們一般是鄉村中的“零余者”……這些“失敗者”很大一部分可以歸咎于我們教育對于鄉土文化的錯誤的評估,歸咎于我們鄉村教育“逃離農村,逃離土地,逃離現實,逃離人生”的教育教學方法。
  也許,對于游神、菩薩戲、祭拜這些活動要從民風民俗、宗教信仰、鄉土文化角度上去理解,而不能一味地稱之為封建迷信,一律封殺……作為一種很本土的,很真切的文化影響,我們是不能將它們連根拔起,甚至無視它對于鄉村,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鄉村孩子的正面熏染的力量,反而視為異端,群起而攻之。考試大如果是這樣,我們就可能失去腳下的土地,失去生命中難以磨滅的根系。我們是要警惕迷信活動對人的精神麻醉與心靈的吞噬,但也不能將祖祖輩輩世世代代的文化風俗不加審視地當作垃圾掃進歷史的廢墟中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 亚洲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日本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 在线观看亚洲一级影视 |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