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指人們在活動中面臨新情境與新課題,又沒有現成的有效對策時,所引起的一種積極尋求問題答案的心理活動過程。思維產生于問題。“問題是接生婆,他能幫助新思想誕生”(蘇格拉底語)。只有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存在,產生了解決問題的主觀愿望,靠舊的方法手段不能奏效時,人們才能進入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解決問題的活動是十分復雜的,它不但包括了整個認識活動,而且也滲透了許多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思維活動是解決問題的核心成分。 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解決問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思維活動過程,在階段的劃分上,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觀點,目前我國心理學界比較傾向于劃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一)發現問題 問題就是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人類社會的各個實踐領域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不斷地解決這些問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需要轉化為個人的思維任務,即是發現和提出問題,它是解決問題的開端和前提,并能產生巨大的動力,激勵和推動人們投入解決問題的活動之中。歷史上許多重大發明和創造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 能否發現和提出重大的有社會價值的問題,要取決于多種因素。第一,依賴于個體對活動的態度。人對活動的積極性越高,社會責任感越強,態度越認真,越易從許多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敏銳地捕捉到他人忽略的重大問題。第二,依賴于個體思維活動的積極性。思想懶漢和因循守舊的人難于發現問題,勤于思考善于鉆研的人才能從細微平凡的事件中,發現關鍵性問題。第三,依賴于個體的求知欲和興趣愛好。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烈、興趣愛好廣泛的人,接觸范圍廣泛,往往不滿足于對事實的通常解釋,力圖探究現象中更深層的內部原因,總要求有更深奧、更新異的說明,經常產生各種“怪念頭”和提出意想不到的問題。第四,取決于個體的知識經驗。知識貧乏會使人對一切都感到新奇,并刺激人提出許多不了解的問題,但所提的問題大都流于膚淺和幼稚,沒有科學價值。知識經驗不足又限制和妨礙對復雜問題的發現和提出。只有在某方面具有淵博知識的人,才能夠發現和提出深刻而有價值的問題。 (二)明確問題 所謂明確問題就是分析問題,抓住關鍵,找出主要矛盾,確定問題的范圍,明確解決問題方向的過程。一般來說,我們最初遇到的問題往往是混亂、籠統、不確定的,包括許多局部的和具體的方面,要順利解決問題,就必須對問題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進行具體分析,以充分揭露矛盾,區分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使問題癥結具體化、明朗化。 明確問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思維活動過程,能否明確問題,首先取決于個體是否全面系統地掌握感性材料。個體只有在全面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充分地比較分析,才能迅速找出主要矛盾;否則,感性材料貧乏,思維活動不充分,主要矛盾把握不住,問題也不會明朗。其次,依賴于個體的已有經驗。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分析問題抓住主要矛盾,正確地對問題進行歸類,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三)提出假設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解決問題的原則、途徑和方法。但這些方案常常不是簡單地能夠立即找到和確定下來的,而是先以假設的形式產生和出現。假設是科學的偵察兵,是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科學理論正是在假設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地實踐發展和完善起來的。提出假設就是根據已有知識來推測問題成因或解決的可能途徑。 假設的提出是從分析問題開始的。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人腦進行概略地推測、預想和推論,然后再有指向、有選擇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案(假設)。提出假設就為解決問題搭起了從已知到未知的橋梁。假設的提出依賴于一定的條件。已有的知識經驗,直觀的感性材料,嘗試性的實際操作,語言的表述和重復,創造性構想等都對其具有重要的影響。 (四)檢驗假設 所提出的假設是否切實可行,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地檢驗。其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實踐檢驗。即按照假設去具體進行實驗解決問題,再依據實驗結果直接判斷假設的真偽。如果問題得到解決就證明假設是正確的,否則,假設就是無效的。這種檢驗是最根本、最可靠的手段。另一種則是通過智力活動來進行檢驗,即在頭腦中,根據公認的科學原理、原則,利用思維進行推理論證,從而在思想上考慮對象或現象可能發生什么變化,將要發生什么變化。在不能立即用實際行動來檢驗假設的情況下,在頭腦中用思維活動來檢驗假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如軍事戰略部署、解答智力游戲題、猜謎語、對弈、學習等智力活動,常用這種間接檢驗的方式來證明假設。當然,任何假設的正確與否,最終還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 三、影響解決問題的因素 影響問題順利解決的因素很多。既有社會因素和自然因素,也有物質因素和心理因素;各種因素既既可以發揮積極作用,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認真研究這些因素及其作用的規律性,有利于發揮其積極作用,克服其消極影響,推動思維活動順利進行,促進問題的解決。 (一)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指發生問題所處的客觀情境(刺激模式)。當人們在活動中遇到某種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情,在用過去的知識和技能不能應付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影響著主體知覺的傾向性,進而影響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問題情境中各要素的排列特點不同,會促進或妨礙問題的解決。例如,在解決以已知圓半徑為條件,求圓的外接正方形面積的問題中,由于兩種不同的圖形造成了問題解決順利與否的不同情況。如,在解決如何連續畫出四條線段依次通過所有九個點子的問題中,由于九個點子的整齊排列,使人把它們知覺為一個正方形的整體,于是思維活動被局限在九個點子組成的圖形之中,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當思維活動一旦突破知覺情境的限制,就會立即轉向九個點子組成的正方形之外,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二)動機水平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勵人們解決問題的動機強弱和解決問題的效率有著密切的關系。 實驗研究證明,動機水平的高低影響著人們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進而影響著解決問題的效率。一般情況下,在一定的范圍內,隨著動機水平的提升,對主體活動所產生的激勵作用和推動力也隨之增大,使解決問題的效率得以提高;但當動機水平超過一定的界限時,活動的效率反而呈遞減的下降趨勢。有人把動機強度與解決問題效率的關系描繪成一條倒“U”字曲線。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動機太弱或太強,都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動機過弱,不能激起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人的興奮性低,注意渙散,易產生退縮行為。而動機過強,人易于情緒緊張、思維紊亂、注意范圍縮小,容易忽視其它影響解決問題的因素,急于求成反而會妨礙冷靜判斷和合理決策。所以說,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個最佳的動機水平。此狀態下,能使人保持積極振奮而又鎮靜從容的情緒狀態,順利解決問題。同時,耶克斯─—多德森通過實驗發現,最佳的動機水平與課題的難度成反比例關系,即課題的難度越大,所需的最佳的動機水平越低;反之,則越高。這一現象被稱為耶克斯─—多德森定理。 (三)定勢的影響 定勢又叫心向,是心理活動的一種準備狀態。它表現為一個人按照某種比較固定的習慣方式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心理傾向。定勢對解決情境類似或相同的課題,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對變化了的情境或新的課題,則產生消極的阻礙作用。 心理學家盧欽斯所做的量水試驗,可以看出定勢的作用。實驗中他要求兩組被試用大小不同的容器量出一定量的水,解決兩種不同類型的問題。第一種類型的問題可以用B─A─2C的公式解決。第二種類型的問題用A—C或A+C的公式就可以解決了。 第一組被試先解決第一種類型的五個問題,接著再解決第二種類型的五個問題。第二組被試直接解決第二種類型的問題。實驗結果發現,第一組被試在解決第一種類型問題時,形成了利用公式B─A─2C的定勢。因此,在解決第二種類型問題時,仍采用這一公式。于是,影響了解決問題的迅速,并且不能解決第8題。而第二組被試的絕大多數都運用簡單公式A—C或A+C去解決,不但加快了解決問題的速度,而且解決了全部問題。可見,一個人在遇到新問題時,常常受過去解決問題經驗的影響而套用老辦法。這種定勢,有時能使問題得到解決,有時使思維活動受到限制,使思維僵化,缺乏靈活性,從而發現不了新的更好的解決辦法,使問題得不到解決。 (四)原型啟發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因受到某種事物或現象的啟發而找到解決問題途徑和方法的現象叫做原型啟發。其中與要解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聯系或相似性,起到啟迪作用的事物或現象叫做原形。魯班因絲茅草劃破手,受茅草葉齒的啟發而發明了鋸;某橡膠廠,因受面包放入酵母菌而多孔、松軟的啟發,制成了泡沫橡膠;蘇格蘭醫生鄧祿普在澆花時,由于受手中橡皮管彈性的啟發而發明了充氣輪胎等等,都是這方面的具體例證。 原型對解決問題能否起啟發作用,一是看原型與要解決的問題有無特征上的聯系與相似性。相似性越強,啟發作用越大;二是看主體是否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若主體不能積極主動地聯想、想象和類比推理,即使事物間相似性很大,也難以受到啟發。 (五)功能固著的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傾向于將某種功能固定地賦予某一物體,例如硬幣是買東西的,鑰匙是開鎖的等等。因此會使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只熟悉物品的一般用途,而不能聯想到它的其它功能,從而阻礙或干擾問題解決的現象叫做功能固著。功能固著阻礙新思維的進行,影響新假設的提出和問題的解決。實驗證明,人們對某種物體、某些事物的功能越熟悉,思想上認為它的某種作用越重要,則其所表現出來的功能固著程度就越大,也就越難看出它的其它功能。要克服功能固著的影響,就要加強思維靈活性和變通性的訓練,減少和避免固有經驗和思維定勢的束縛,把現實事物的用途加以變通,從而促進解決問題新思路的產生。 (六)個性特點 能否順利地解決問題還與個體的個性特點有著密切的關系。研究證明,一個有遠大理想、意志堅強、勇于進取、富于自信、有創新意識,頑強、堅韌、果斷、勤奮的人常能克服各種困難,迅速而有效地解決問題。而一個鼠目寸光、意志薄弱、自負、自卑、畏縮、怯懦、拘謹而又優柔寡斷的人,往往會使問題的解決半途而廢。此外,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氣質類型、認知風格、需要及興趣特點等也都直接影響著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方式。 |
級 別 | 課 程 | 課時 | 學費 | 試聽 | 報名 |
二 級 |
全程班 | 130 | ¥1700 | 試 聽 | ![]() |
精講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 | 130 | ¥900 | 試 聽 | ![]() |
|
沖刺班 |
28 | ¥500 | 試 聽 | ![]() |
|
真題模考班(3套真題) | 6 | ¥200 | 試 聽 | ![]() |
|
心理診斷技能 | 8 | ¥150 | 試 聽 | ![]() |
|
論文指導 | 2 | ¥50 | 試 聽 | ![]() |
|
三 級 |
全程班 | 100 | ¥1400 | 試 聽 | ![]() |
精講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 | 100 | ¥800 | 試 聽 | ![]() |
|
沖刺班 | 22 | ¥400 | 試 聽 | ![]() |
|
真題?及(3套真題) | 22 | ¥400 | 試 聽 | ![]() |
|
心理診斷技能 | 3 | ¥100 | 試 聽 | ![]() |
|
二級:全程+沖刺=1700元(原價2640元) 套餐A900元(原價1840元),套餐B500元(原價940) 三級:全程+沖刺=1400元(原價2240元) 套餐A800元(原價1640元),套餐B400元(原價840) |
熱門資料下載: |
心理咨詢師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思維的品質與培養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