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認知領悟療法?
認知領悟療法簡稱領悟療法,又稱中國精神分析法?它是從心理分析療法派生出來的,主要是通過解釋使病人改變認識,得到領悟而使癥狀減輕或消失,從而達到治病的一種心理療法?認知領悟療法的創始人鐘友彬教授認為,一個成年人產生神經癥的根源不在現在,而在于無意識的幼年期創傷體驗?幼年期創傷包括父母離異?缺乏或失去母愛?各種軀體病痛和災難?體罰?過度的情緒刺激?劇烈驚嚇等?由此產生的焦慮稱為初級焦慮?成年人處在困境中或遇到嚴重的心理沖突,同樣產生焦慮情緒,稱為次級焦慮?這些焦慮經過心理機制的加工被化裝成各種神經癥的癥狀,但患者并不自覺?領悟治療就是經過病人對疾病原因的回憶和醫生的解釋,使患者對病因領悟?
(二)認知領悟療法的適應證認知領悟療法的適應范圍,對于強迫癥?恐怖癥和某些類型的性變態,如露陰癖?窺陰癥?摩擦癥?異裝癥等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認知領悟療法的具體運用
1.治療方法?采取直接會面交談的方式?在病人的同意下,可讓有關的家屬(1人)參加,每次會見的時間為60~90分鐘?療程和間隔時間可固定也可不固定,具體由病人自己定或病人與醫生協商決定?間隔時間從幾天到幾個月不等?每次會見后都要求病人寫出對醫生解釋的意見以及對自己病情的體會,并提出問題?
2.談話內容?讓病人及家屬全面敘述癥狀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及其具體表現?盡可能在一小時內說完?同時進行精神檢查和必要的軀體檢查,以確定診斷?如為適應證,則進行初步的解釋?講明所患疾病是可治的,但病人不是被動地接受治療,要與心理醫生合作?對心理醫生的提示?解釋,患者要認真考慮,采取主動態度?療效的好壞,與病人的自我努力有很大的關系?心理醫生只起向導的作用,具體的路要靠病人自己去走?
3.注意了解病人的經歷?在掌握了病人病情后的會見中,心理醫生要主動詢問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回憶起的有關經驗?對于病人談到的夢,不要做過多的分析,偶爾可談及?
4.和病人一起分析癥狀的性質?心理醫生要注意掌握時機,分析癥狀的幼稚性和癥狀不符合成年人邏輯規律的感情或行為?使病人認識到其有些想法近似于兒童的幻想,在健康成年人看來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不值得恐懼甚至是可笑的?
5.深挖病的根源?當病人對上述的解釋和分析有了初步認識和體會以后,心理醫生即向病人進一步解釋病的根源在過去,甚至在幼年期?對于強迫癥和恐怖癥病人,要指出其根源在于幼年期的精神創傷?這些創傷引起的恐懼情緒在腦內留下痕跡,在成年期遇到挫折時會再現出來影響人的心理,以致用兒童的態度對待成年人看來不值得恐怖的事物,現在已是成年人,不應當象小孩子那樣認識問題?并恐懼了?對于性變態的病人,要結合回憶兒童時期的性游戲行為,講明他的表現是用幼年方式來對待成年人的性欲或心理困難,是幼稚和愚蠢可笑的?
6.正確回答病人的疑問?在治療過程中,病人可能會提出許多不理解的問題,心理醫生可在與病人會見中共同討論和解答,直到他完全理解?有了新認識為止?這種認識上的提高,應是心理和感情上的轉變,而不僅僅是知識上的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