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學生學習心理概述 1、廣義的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中獲得經驗,并由經驗引起行為的較持久的適應性變化。 四個方面: 第一學習是人和動物共有的心理現象 第二學習不是本能行為,而是后天習得性行為 第三任何水平的學習都能引起適應性的行為變化 第四不能把個體的所有變化都看做學習。 2、我國心理學家的學習分類:馮忠良教授把學習劃分為三種類型: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行為規范的學習。 3、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領域的教學目標分類 4、奧蘇伯爾對學習的分類: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根據學習的內容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關系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 5、 大學生學習方式的特點: ⑴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自學是大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尤其是到了高年級,自學就成了大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 ⑵、學習過程的階段性 1、 基礎理論和專業基礎課階段2、專業課階段3、畢業設計或畢業(實習)論文階段 ⑶學習內容的特殊性 ⑷學習組織的主體性 6、桑代克是聯機理論的創始人,1896年在哈佛用小雞做實驗,被認為是動物心理學實驗的創始人之一。 7、 通過不斷的“常識錯誤”而實現的。 8、 桑代克提出:情境與反應的聯結有三個規律:即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其中練習律和效果律是兩大主要定律。練習律包括應用律和失用律 9、 社會學習分析中控制觀察學習的組合過程: 注意過程調節者觀察者對示范者活動的探索和知覺;保持過程使得學習者把瞬間的經驗轉換成符號概念,形成示范活動的內部形象;再造過程是以內部形象為指導,把原有的行為組合成新的反應模式;動機過程則決定哪一種經由觀察學習得的行為得以表現。 10、布魯納認為發現學習是最佳的學習方法。 11、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就是文字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的和非人為性的聯系、 12、根據遷移的性質,學習遷移可以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 正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負遷移:一中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干擾作用或抑制作用。 根據遷移層次的不同,把學習遷移分為:橫向前移、縱向遷移 根據遷移的先后順序,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根據遷移的內容,分為特殊遷移和普遍遷移。特殊遷移指某一領域的學習直接對另一領域內的學習所產生的影響。普遍遷移指一種學習中獲得的一般原理和態度對另外具體內容的學習的影響。 13、形式訓練說:對遷移現象進行的最早、最系統的研究。 14、賈德提出概括化理論,又稱“經驗類化說”,在1908年所做的著名“水下擊靶”實驗,是概括化理論經典實驗。 15、學習定勢又叫“學習心向”,是指學習者進行學習活動時的心理準備狀態。 論述:大學生學習遷移的有效促進 一、掌握有關的原理或規則 二、提高知識的概括化水平 三、讓學生學會學習 四、發揮定勢的積極作用 五、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心理學重點知識筆記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