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班級管理
簡答
1、班級管理的內容有哪些?
(1)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管理。
(2)對學生學習的指導。
(3)對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管理。
(4)對學生課外活動的管理。
(5)對學生體育、衛生的管理
(6)對教室設備的管理
(7)生活指導。
2、如何建立班級組織機構?
(1)對學生開展班級組織生活的教育。
班級組織生活教育的主要內容
1)小學班級組織作為學習的組織和集體生活組織的性質。
2)班級組織的領導和管理機構。
3)班級組織成員在班級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4)班級組織中學生干部角色的性質、責任、權利和義務。
5)班級組織中學生干部的產生方式。
(2)班級組織機構的建立
1)在正式組織機構建立之前任命班級組織臨時召集人,以協助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2)民主選舉產生班委干部。
3)正式組建行政小組
(3)班干部的培養教育
1)觀摩高年級學生的班、隊會
2)請高年級的學生干部與新建立班骨干分子交流、聯誼,建立友好班級。
3)指導新班委會成員及小組長進行日常管理,并適時指導他們學會合作、學會溝通、學會總結。
3、簡述班集體的特征。
(1)有共同的奮斗目標。
(2)有健全的組織機構。
(3)形成了良好的心里氛圍 。
(4)形成了正確的集體輿論。
4、班主任在編排學生座位時要考慮到哪些因素,排列方式有哪些?
第一、從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考慮。就是從生理、心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考慮學生作為的安排。第二、從有利于不同類型學科上課的需要考慮。常見排列方式有秧田式排列法、小組式排列法、、圓形排列和U型排列法。
5、班主任在組織班級例會中,要做好哪些工作?
一、 根據班級建設的需要安排班級例會內容。
二、 根據班級例會的內容確定活動的主持人和其他工作人員。
三、 做好班會活動的相關準備工作。
四、 民主高效的組織活動。
論述題
一、 你如果接了一個新班,你將如何帶領同學們進行班級組織建設?
(一)建立班級組織機構
1、新生班級準備工作。
(1)思想準備
(2)組織準備
(3)材料的準備 教室信息卡 家教指導材料袋 各種常規管理文檔。
(4)環境的準備
2、建立班級組織機構
(1)對學生開展班級組織生活的教育。
班級組織生活教育的主要內容
1)小學班級組織作為學習的組織和集體生活組織的性質。
2)班級組織的領導和管理機構。
3)班級組織成員在班級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4)班級組織中學生干部角色的性質、責任、權利和義務。
5)班級組織中學生干部的產生方式。
(2)班級組織機構的建立
1)在正式組織機構建立之前任命班級組織臨時召集人,以協助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2)民主選舉產生班委干部。
3)正式組建行政小組
3、班干部的培養教育
觀摩高年級學生的班、隊會
請高年級的學生干部與新建立班骨干分子交流、聯誼,建立友好班級。
指導新班委會成員及小組長進行日常管理,并適時指導他們學會合作、學會溝通、學會總結。
(二) 確立班級組織目標
1、 建立班級組織目標需要一個過程。
2、建立班級組織目標應注意的問題。
(1)制定班級組織目標時,應以學校教育活動目標為依據。
(2)制定班級組織目標應以班級成員的實際發展情況和發展按要求為依據。
(3)班級目標的制定要與學生自我教育結合起來。
(三)形成組織常規
1、結合入學教育進行組織規范教育。
(1)學校傳統教育。
(2)班級生活規范的講解。
2、在平時班級生活中利用多種形式進行規范教育。
(1)利用課堂教學、班會、晨會、勞動等各種時機,有計劃地對新生進行行為規范的訓練。
(2)組織新生適當參與一些規章制度的制定。
(3)建立班級輿論陣地。
二、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是班級日常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請談談班主任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
一、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1、激發學習動機。
2、幫助小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4、要使學生看到自己學習的進步,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5、培養學習的意志品質。
二、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1、班主任要幫助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進行學習的自我規劃,正確地開展自己的學習活動。
2、指導學生掌握具體的學習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指導學生學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三、如何組織好一場主題班會?
第一階段:活動設計
活動設計是對主題班會活動進行策劃并撰寫活動方案。它是開展主題班會的基礎,活動設計是否有新意,關系到主題班會質量的高下。設計包括:選擇活動主題,選擇活動內容,選擇活動形式,設計活動名稱、撰寫活動方案。
第二階段、活動準備。任務就是在班主任的組織指導下,依靠學生做好活動的各項準備工作。準備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交際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活動能力的過程,也是培養他們集體主義精神的過程。
(1)準備工作的組織。應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統籌安排,各顯其能。
第二、分工明確,各盡其責。
第三、指導認真,檢查到位。
(2)準備工作的內容。
在校內的活動應完成的工作:
1)整理活動所需資料。
2)培訓活動主持人。
3)準備活動用品及設備。
4)邀請來賓。
5)排練文藝節目準備服裝與道具
6)布置美化活動場地。
7)做好活動預案。
如主題班會在校外舉行,還要做好安全教育、對外聯絡、安排交通飲食等準備工作。
第三階段、開展活動。
這一過程班主任要做好指導和保障作用。
第四階段、總結提升。
1)總結的意義。2)總結的原則。一是充分肯定成績,以鼓勵為主,一是要實事求是。3)總結的形式。班主任總結發言,學生總結評價。
多選
1、 班集體建設的方法:目標、規范、自我管理和系統教育法4點
2、班主任的領導方式:權威型(專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3、班級管理的特點:班級管理 是班主任對班級的領導 班級管理是一種教育管理班級管理在班主任與學生的直接交往中進行。
4、班級組織架構的建設:形成組織目標 建立班級組織機構 確立班級組織規范。
5、班集體建設的原則:促進學生積極發展的原則 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民主性的原則 開放性原則
6、班級管理的任務:班級組織建設 日常管理 活動管理 教育力量管理 。
7、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是設計者、管理者和指導者。
8、班級管理的過程:設計、實施、評價。
9、班級例會的特點:常規性、事物性、民主性。
10、做好班級例會的工作:4點
定義: 班級 班級組織建設 班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