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在問題教學的解決問題階段,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激起以下一系列的心理活動 ( ) A.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回憶起有關的知識和規則、激活并運用以前學會的認知策略、把回憶起來的規則靠認知策略重新組織 B.對有關的知識保持相當的注意、激活并運用以前學會的認知策略、把回憶起來的規則靠認知策略重新組織 C.能回憶起有關的知識和規則、激活并運用以前學會的認知策略、把回憶起來的規則 靠認知策略重新組織 D.回憶有關的知識和規則、激活認知策略、提出必要的假設 17.對于體育潔動和社會公益勞動而言,隨著年級的增高 ( ) A.社會阻抑作用和社會助長作用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B.社會阻抑作用表現得越來越不明顯 C.社會助長作用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D.社會阻抑作用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18.實驗法的一般程序是 ( ) A.設計方案,沒計等組,施加影響,進行復測,對比分析 B.設計方案,設計等組,進行初測,進行復測,對比分析 C.進行初試,選擇與設計等組,施加影響,進行復測,對比分析 D.進行初試,設計方案,施加影響,進行復測,對比分析 19.皮亞杰認為,兒童在判斷行為對錯時,是 ( ) A.從客觀責任到主觀責任發展 B.從主觀責任到客觀責任發展 C.從他律向自律發展 D.從自律向他律發展 20.應用題的解題策略一般應包括 ( ) A.提出問題、判明問題性質、選擇算法、找尋條件 B.提問、識別、探索、解決 C.判明問題性質、選擇算法、找尋條件 D.提出問題、選擇算法、找尋條件 21.道德觀念即 ( ) A.道德準則 B.道德觀點 C.道德判斷 D.道德認知 22.信息加工論認為,一系列問題狀態和轉變問題狀態的算子構成了 ( ) A.算子系列 B.問題空間 C.問題解決 D.問題情境 23.關于遷移的經驗泛化說是由心理學家 提出。 ( ) A.桑代克 B.伍德沃斯 C.賈德 D.詹姆士 24.心理學上把人表現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稱作為 ( ) A.氣質 B.性格 C.個性 D.個性心理特征 25.下列哪一項判斷是正確的? ( ) A.知識的應用就是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B.知識的應用就是知識的遷移 C.知識的應用是抽象知識的具體化過程 D.知識的應用就是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學習中碰到的問題 26.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 ( ) A.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良好狀態 B.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質的良好狀態 C.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 D.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 27.研究認為,為了提高復習的效果,第四次復習的時間應該安排在 ( ) A.一星期后 B.半個月后 C.一個月后 D.半年后 28.根據概念的抽象程度可以把概念分為 ( ) A.抽象概念和具體概念 B.生活概念和科學概念 C.初級概念和二級概念 D.高級概念和低級概念 29.教師扮演“家長代理人”的角色可能出現的不當表現是 ( ) A.教師出現家長制作風 B.教師過分地溺愛學生 C.教師過分地遷就學生 D.教師對學生過分地嚴厲 30.服從可以分為 ( ) A.對群體規范的服從和對權威個人的服從 B.對群體意志的服從和對權威個人的服從 C.對群體規范的服從和對群體意志的服從 D.對群體紀律的服從和對權威個人的服從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山東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心理學真題試題答案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