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申論熱點:公平成為奢望才是大問題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1-11-2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長治公考”,應該又可以作為一個備選的漢語新成語。
近日,吉林大學碩士研究生宋江明在山西省長治市公務員考試中名列第一,因體檢不過關最終落選,而宋江明自行到醫院體檢,次次達標。
歷經諸般糾葛和博弈,宋江明終被錄用,相關人等被問責處理。至此,宋江明體檢不達標被證實為故意制造出來的結論。
輿論對此事的追問一直沒有放棄,從要求吹散長治公考迷霧,到嘲笑長治回應荒唐,再到追問誰該擔責,直至質疑處理是否認真,層層推進,窮追猛打,可堪嘉許。
現在,事情可以說真相大白,只是撤職、免職的懲罰是否可以抵消刻意制造不公事件的責任,仍在探究之中。但我想,無論具體涉事人員得到怎樣的懲罰,長治公考事件所揭示的問題,實在有著比懲處涉事人員更值得深思之處。
一個值得深思之處,是媒體報道長治公考異象后,眾目關注之下,長治市公招機構貌似誠信,公然撒謊而又預留空間,還言辭暗示記者報道不合程序。公文嚴正,大印鮮紅,為一個弄虛作假的官員背書。這固然可以見證官員趙波的惡劣,但也足以見證公共權力是多么容易成為撒謊的工具。
另一個值得深思之處是,權力體系的糾錯功能還剩下多少?宋江明“被不合格”以后,并非沒有申訴,但并未得到稍微認真的對待。長治市人社局局長甚至稱宋江明“糾纏”,明告“即使體檢過了,我也要讓你政審不過”。
這個青年找遍了權力體系內能夠想到的所有機構,無一處能給他一個說法。透過宋江明的遭遇,我們可以知道,如果你遭受權力的不公正對待,那么一般情況下你尋求解決的過程意味著開始獲得加倍的不公正對待。宋江明考得最高分,被權力做手腳而不予錄取,這是第一種不公正;他為了獲得公正對待而進行申訴,跟更多的權力機構打交道,便有了第二重、第三重……的不公正對待。
一個具體的事件,幾個具體的責任人,是小事。人們普遍失去了對公平機制的信任,失去了對公正可以獲得的信心,這才是大的問題。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