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心理測驗學課程考試試題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11-16
(25分鐘) |
1、單項選擇題(30題) |
1.( )是人格測驗。 |
1.韋氏量表 |
2.羅夏測驗 |
3.SCL-90 |
4.SAS |
2.( 。┚侨烁駵y驗。 |
1.16PF、SCL-90 |
2.MMPI、SAS |
3.EPQ、CPAI |
4.TAT、瑞文測驗 |
3.關于MMPI,說法錯誤的是:( ) |
1.MMPI測驗要求被試對題目作“是”、“否”回答。 |
2.某維度T分在60以上(中國常模),可認為測試者在該維度上可能存在某種偏離。 |
3.年齡在18歲以下的人不適宜進行MMPI測試。 |
4.分析MMPI分數結果時,不僅要看各維度的標準分,還需結合得分剖面圖全面分析測試結果。 |
4.( )不是因為縮小了評定分數分布范圍而使評定信度、效度降低的誤差。 |
1.嚴格誤差 |
2.寬容誤差 |
3.趨中誤差 |
4.邏輯誤差 |
5.MMPI基本量表中共有14個分量表,其中( )是效度量表。 |
1.疑病量表 |
2.詐病量表 |
3.精神病態量表 |
4.偏執量表 |
6.以下量表中,只能進行個別施測的是:( )。 |
1.韋氏智力量表 |
2.瑞文測驗 |
3.16PF |
4.UPI |
7.“先入為主,以偏概全”指的是評定量表中的( )。 |
1.嚴格誤差 |
2.寬容誤差 |
3.光環效應 |
4.邏輯誤差 |
8.SAS評定的時間范圍是自評者過去( )的實際感覺。 |
1.三個月 |
2.兩個月 |
3.一個月 |
4.一星期 |
9.相對來說,心理測驗中客觀性最低的測驗是( )。 |
1.神經心理測驗 |
2.智力測驗 |
3.人格測驗 |
4.投射測驗 |
10.關于瑞文測驗,說法錯誤的是:( ) |
1.瑞文測驗是心理學家比較樂于采用的跨文化研究工具。 |
2.瑞文測驗的結果通常使用百分位常模表示。 |
3.瑞文測驗分標準性和彩色型兩種。 |
4.我國尚未對瑞文測驗進行國有和有效修訂 |
11.在我國使用MMPI,當T分高于( )分時,可視為可能有病理性異常表現或某種心理偏離現象。 |
1.40 |
2.50 |
3.60 |
4.80 |
12.讓被試者通過繪畫、游戲或表演來自由表露他的心理狀態。這是使用了( )投射技術。 |
1.聯想法 |
2.構造法 |
3.表露法 |
4.完成法 |
13.團體測驗的優勢在于( )。 |
1.可對被試者的言語情緒狀態進行細致的觀察。 |
2.能夠在短時間內收集大量資料。 |
3.測驗結果較個別測驗準確可靠。 |
4.臨床上使用較多。 |
14.SDS分( )評分。 |
1.3級 |
2.4級 |
3.5級 |
4.7級 |
15.對“標準化”概念理解正確的是:( ) |
1.同一個測驗,針對不同的被試者測驗的條件也應該不同。 |
2.標準化的目的是為使不同的被試者所獲得的分數具有可比性。 |
3.對理解能力較強的被試者進行測試時,主試者可將指導語進行適當簡化,以提高測試效率。 |
4.獲取常模時,只要被試數量足夠大,即可不按隨機分層抽樣的原則挑選被試。 |
16.對心理測驗看法正確的一項是:( ) |
1.測試者可以根據兩名被試在人格量表上的得分差異,確定他們在個性上的差異程度。 |
2.心理測驗有絕對零點。 |
3.實施某一心理測驗時,既可以在安靜環境下進行,也可以在嘈雜的環境中進行。 |
4.測試者的測驗分數,只有在與其所在團體的比較是才有意義。 |
17.比率智商可以表示一個人的聰明程度,它( 。。 |
1.最早由韋克斯勒提出 |
2.即使針對成人被試,仍能正確地反映實際的智力水平 |
3.由斯坦福正式引入到“斯坦福--比內量表”的記分系統中 |
4.可以使不同年齡者的智力水平相比較 |
18.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MMPI)是根據( )編制的。 |
1.邏輯分析法 |
2.因素分析法 |
3.經驗法 |
4.綜合法 |
19.使用TAT測驗時,最重要的是( )。 |
1.內容的分析 |
2.有關形式分析 |
3.癥狀分析 |
4.情緒分析 |
20.艾森克人格問卷(EPQ)中,反映被試者社會樸實或幼稚水平的是( )。 |
1.維度E |
2.維度N |
3.維度P |
4.維度L |
21.使用羅夏測驗時,( )提示被試者可能存在刻板的或不依習俗的思維。 |
1.整體反應 |
2.空白部分反應 |
3.特殊局部反應 |
4.細微局部反應 |
22.關于操作測驗的特點,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
1.操作測驗適合團體施測,有利于被試者之間的互動。 |
2.瑞文推理測驗就是一個典型的操作測驗。 |
3.操作測驗不受文化因素限制,因此適用對象更加廣泛。 |
4.被試在操作測驗上的成績受教育因素的影響比較大。 |
23.( 。┎皇切睦頊y驗的定義所包含的要素。 |
1.行為樣本 |
2.標準化 |
3.難度的客觀測量 |
4.效度的檢驗 |
24.關于人格測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1.人格測驗主要分為自陳量表和投射測驗兩大類。 |
2.投射測驗主要探討個體內在隱蔽的行為或潛意識的深層態度、沖動和動機。 |
3.人格測量是測量一個人在一定情境下經常表現出來的典型行為與情感反應。 |
4.最著名的以經驗法編制的人格測驗是EPQ。 |
25.1890年,( )在心理雜志上發表“心理測驗與測量”一文,這是心理測驗第一次出現在文獻中。 |
1.達爾文 |
2.卡特爾 |
3.高爾登 |
4.比內 |
26.SCL-90中,有9類因子結構,如( )。 |
1.疑病 |
2.社會內向 |
3.精神衰弱 |
4.偏執 |
27.( )正式在測驗中引用“智力商數”這一概念。 |
1.施太倫 |
2.韋克斯勒 |
3.推孟 |
4.比內 |
28.對常模的理解,正確的是:( ) |
1.只要掌握常模資料,就可以對分數做出確切合理的解釋。 |
2.常模的功能是給測驗分數提供一個用于比較的標準。 |
3.任何測驗都有常模。 |
4.一個測驗只能有一個常模。 |
29.對不同測驗分數進行比較時,說法錯誤的是:( ) |
1.兩個來自不同測驗的分數不能直接比較。 |
2.量表測量的內容不同是分數不具可比性的重要原因。 |
3.分數不能比較的原因還可能與常模團體不同有關。 |
4.即使將兩個測驗都對同一樣本施測,做線性等值轉換后,兩個測驗的分數仍然沒有比較的可能性。 |
30.EPQ中E量表的高分特征是( )。 |
1.情感易于沖動 |
2.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際,渴望刺激和冒險 |
3.人格內向 |
4.不喜歡刺激,喜歡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緒比較穩定。 |
2、多項選擇題(20題) |
1.在解釋分數時,應當注意的是( )。 |
1.測驗成績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
2.不同測驗的分數不能直接加以比較 |
3.測驗必須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
4.測驗必須具有足夠高的難度 |
2.常用的自評量表有( )。 |
1.90項癥狀清單 |
2.抑郁自評量表 |
3.焦慮自評量表 |
4.主題統覺測驗 |
3.心理測驗的性質包括( )。 |
1.間接性 |
2.相對性 |
3.客觀性 |
4.主觀性 |
4.羅夏測驗的記分因素有( )。 |
1.反應的部位 |
2.反應的決定因素 |
3.反應的內容 |
4.反應的普遍性 |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1.應用評定量表的效果與評定者是否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有關 |
2.應用評定量表的效果與量表編制的好壞有關 |
3.評定的等級越細越好 |
4.不同的量表適合于不同的對象 |
6.屬于投射測驗的是( )。 |
1.羅夏墨跡測驗 |
2.主題統覺測驗 |
3.艾森克人格問卷 |
4.行為風格問卷 |
7.心理測驗的保密涉及到( )。 |
1.測驗內容 |
2.測驗結果 |
3.測驗目的 |
4.個人隱私 |
8.正確對待和使用測驗,必須做到( )。 |
1.測驗者必須具有一定資格 |
2.必須慎重選擇測驗量表 |
3.對測驗分數給予正確解釋 |
4.與被試建立良好的協調關系 |
9.在心理咨詢中使用心理測驗時,( )。 |
1.心理測驗是分析求助者心理問題的重要工具 |
2.為保證對測驗結果解釋的準確性,心理測驗必須由咨詢者本人來實施 |
3.心理測驗在咨詢和心理治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
4.心理測驗最好在咨詢關系尚未建立之前實施 |
10.EPQ量表中所依據的人格結構維度包括( )。 |
1.E(內向-外向) |
2.N(神經質) |
3.P(精神質) |
4.L(掩飾性) |
11.使用邏輯分析法編制的人格測驗有( )。 |
1.愛德華個人偏好量表(EPPS) |
2.詹金斯活動調查表(JAS) |
3.顯形焦慮量表(MAS) |
4.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試(MMPI) |
12.瑞文測驗的類型包括( )。 |
1.標準型 |
2.彩色型 |
3.普通型 |
4.高級型 |
13.在心理咨詢和治療中,常用的人格測驗有( )。 |
1.MMPI |
2.EPQ |
3.韋氏量表 |
4.比內-西蒙量表 |
14.使用因素分析法編制的人格測驗有( )。 |
1.16PF |
2.SCL-90 |
3.EPQ |
4.MMPI |
15.投射技術分為( 。 |
1.聯想法 |
2.構造法 |
3.表露法 |
4.完成法 |
16.關于行為樣本的說法,正確的有( )。 |
1.行為樣本是指根據某些條件所取得的標準樣本。 |
2.行為樣本是能夠反映被試者行為特征的一組行為。 |
3.行為樣本可以反映某些心理功能的全部。 |
4.取樣研究有效與否,關鍵在于樣本的代表性。 |
17.常見的客觀化測驗編制方法有( ) |
1.邏輯分析法 |
2.因素分析法 |
3.經驗法 |
4.綜合法 |
18.對智力的描述正確的是:( )。 |
1.智力在童年期迅速增長 |
2.智力在青春期增長緩慢 |
3.智力約在25歲達到頂峰 |
4.老年期開始下降 |
19.測驗按測驗材料的性質分為( )。 |
1.智力測驗 |
2.文字測驗 |
3.操作測驗 |
4.圖形測驗 |
20.解釋測驗分數時應考慮的因素包括:( )。 |
1.測試前的學習、經驗和歷史事件 |
2.測驗的情境 |
3.測驗后的重大生活事件 |
4.被試者的遺傳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