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批評就是很好的建言 ,"罵"局長有獎正是這位局長清醒的表現,是做好工作的希望。 常州一網友去年7月在網上發帖罵該市環保局長不作為,必須引咎辭職。我一直在為這位網友的“罵”局長擔心,為他捏了一把汗。想不到,卻傳來了一條令人欣喜的好消息:今年3月11日,常州市環保局同樣通過網絡發帖,對這名叫“認真”的網友發動“人肉搜索”。3月15日,網友“認真”來到了常州市環保局,獲得了常州市環保局長周斌親自送上的2000元“網絡監督獎”。 局長被網民“罵”了,非但沒有打擊報復,反而給予獎勵,怎不讓人為其鼓掌。 “罵”了有獎,表現出這位局長正視問題的實事求是精神,敢于接受批評監督的高姿態。其實,那位網民“罵”局長并不是出于個人恩怨的私憤,也不是對干部的人身攻擊,而是對環保工作的關注,希望環保部門把工作做得更好。也是對環保部門工作缺陷的提醒,這樣的“罵”何嘗不是一種監督,何嘗不是一件好事。沒有群眾的“罵”聲,不知道問題的所在,那才是十分可怕的。 網民“罵”局長是一種善意的關心,善待網民的“罵”更是可貴的責任意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提出要創造條件讓群眾批評政府。聽不得“罵”聲、受不了批評,在這種封閉的環境中干部很可能會自我陶醉、分不清是非。善待群眾的“罵”是我們的好傳統、好作風,當年毛澤東主席也挨過農民的罵,毛主席非但不怪罪,反而從自身找原因,要求地方干部不要為難罵他的人。領袖都能善待群眾的罵,還有什么干部不能接受群眾的批評? 群眾的批評就是很好的建言,“罵”局長有獎正是這位局長清醒的表現,是做好工作的希望。然而,也有一些領導干部容不得群眾的批評、聽不得群眾的“罵”聲,聽人說他好便笑容滿面,聽到個“不”字便老大不高興,如同捅了馬蜂窩,甚至以權代法,網絡追捕,跨地抓人,弄得人都不敢提意見、不敢講真話。 善待“罵”聲會讓干部耳聰目明,工作有方向,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得到群眾的真心擁護和尊敬。“罵”局長有獎應當成為群眾批評政府的一個標桿,成為監督干部的一種常態。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申論熱點:沙塵暴卷土重來的警思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