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模擬試卷二(2)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1-11-2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40.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 儀式上,國家主席胡錦濤正式啟動北京奧運會圣火全球 活動。中央電視臺對啟動儀式進行了 直播。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A.莊重 傳送 當場 B.莊嚴 宣傳 現場C.隆重 傳遞 全程 D.熱烈 宣傳 全國
41.我國大氣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并逐漸呈現區域性復合型污染的新 .目前,大氣污染的范圍已不再局限于單個城市或單個工業區周圍,城市間大氣污染的相互影響和 日漸突出,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地區尤其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A.形勢 制約 突出 B.特點 疊加 明顯C.局面 傳播 驚人 D.趨勢 牽制 嚴重
42.中國的一年四季,季季都令人神往,春日 ,夏天綠蔭滿枝,秋時 ,冬季銀裝素裹。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A.姹紫嫣紅 碩果累累 B.風光旖旎 充實豐盈C.生機勃勃 琳瑯滿目 D.婀娜多姿 五谷豐登
43.在美國,對造假行為的打擊是 的,我們幾乎可以用“殘酷”這個詞來形容。通常情況下,這些造假公司的首腦和相關人員都會 并過上長期的鐵窗生活,而且不會有 的機會。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A.盡心竭力 一無所有 死灰復燃 B.竭盡全力 家徒四壁 卷土重來C.全力以赴 一貧如洗 重振旗鼓 D.不遺余力 傾家蕩產 東山再起
44.小時候我 地以為時間是被一雙神秘的大手放在掛鐘里的。它每時每刻地行走著,走得不慌不忙, ,不會因為 窗外鳥語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腳步,也不會因為北風肆虐大雪紛飛而加快腳步。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A.單純 從容不迫 留戀 B.簡單 安之若素 貪圖C.天真 氣定神閑 貪戀 D.愚蠢 悠然自得 迷戀
45.我覺得火車其實挺可憐,因為它們終生都被 在固定的軌道上,每天重復著周而復始的路線,雖然表面看氣勢磅礴、風馳電掣,其實,風馳電掣走老路是一種 ,還不如 走新路。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A。禁閉 無奈 步履蹣跚 B。禁錮 悲哀 躡手躡腳C。束縛 麻木 小心翼翼 D。限制 孤獨 舉步維艱
46.我們一直跑上最后的觀海亭。那里石階上下都厚厚地堆滿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樹上,雪著得很重,在雪的下層并結了冰塊。旁邊有幾株山茶花,正在艷開著粉紅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墮下來的,半掩在雪花里,紅白相映,色彩燦然,使我們感到華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聯憶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美人兒來。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A.雪中紅花恍如美人 B.雪色襯景憶美人C.觀海亭的美景 D.觀海亭觀雪賞花
47.“讓人人都過上好日子”這種說法是沒錯的。但是是否因此就可以認為“提倡艱苦樸素”這一口號已經過時了呢?我們今天還要不要發揚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了呢?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A.十分明顯,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B.如果我們缺乏清醒的頭腦,就可能作出錯誤的回答C.從全面的觀點看,當然不能這樣認為D.只要想想我們的發展遠景,我們就應該承認這個問題必須考慮
48.現代社會中,人們是在相對統一的時間里交往活動,這有利于節約社會成本,提高社會效率,推動社會發展。但全社會的“步調一致”容易導致交通的堵塞,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不容忽視。從另一方面來看,人們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求,又對作息時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作息時間不統一,也會給人們的交往、社會的發展帶來一定障礙。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A.作息時間應在統一與差異中尋找平衡B.小問題可能會引起社會發展中的大矛盾C.調整作息時間是解決交通堵塞的有效措施D.作息時間需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而調整
49.隨著通訊技術的進步,當今社會,政府執政的輿論環境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各種輿論可以借助網絡、短信等現代傳播工具,跨越時空迅速傳遞,使意見空間加大,意見力度增強,而決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參與意識的增強,又加大了政府的輿論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對“輿情危機”的處理,需要改變以往的被動方式,針對新出現的情況,及時采用新的方式來應對。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A.說明政府在新輿論環境下有必要轉變應對方式B.對比不同時期政府輿論宣傳的客觀環境與方式C.剖析政府執政的輿論壓力不斷增大的外在原因D.分析通訊技術發展與輿論環境變化之間的關系
50.據報道,我國國家圖書館浩瀚的館藏古籍中,僅1.6萬卷“敦煌遺書”就有5000余米長卷需要修復,而國圖從事古籍修復的專業人員不過10人;各地圖書館、博物館收藏的古籍文獻共計3000萬冊,殘損情況也相當嚴重,亟待搶救性修復,但全國的古籍修復人才總共還不足百人。以這樣少的人數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復工程,即使夜以繼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這段文字的關鍵詞是:A.古籍 修復 人才 不足 B.國圖 修復 殘損 不足C.古籍 殘損 修復 人才 D.國圖 修復 人才 工程
51.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是因為它不但歷久彌新,而且常讀常新。常言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蘇軾也說“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經典之書,不同年齡讀有不同年齡的體會,不同境遇讀有不同境遇的領悟。小時候背誦經典,可能還不能領會其中要旨,但是背熟了,就成為一個人知識積累的一部分,長大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自然會慢慢領會其中的精髓。這就是所謂“熟讀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生巧,巧而后出新”的道理。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的是:A.經典何以為經典 B.經典能常讀常新C.經典閱讀具有階段性 D.經典的精髓需慢慢領會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