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社會熱點:政府網站“休眠”的多重傷害
來源:發布時間:2011-12-0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2日在京發布的2011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顯示,我國政府網站還存在服務能力不高和管理水平偏低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信息和服務覆蓋面、實用性不夠、有效性有待提升。評估發現,79.45%的部委網站、87.5%的省級網站、91.5%的地市網站、92.44%的區縣網站,以及90.8%的國家級開發區網站都存在信息和服務失效等問題。部分政府網站存在服務要素資源匱乏、深度有限、內容更新不及時等問題,服務實用性低。(12月04日《南方日報》)
在如今信息化的時代,政府網站可謂十分普及。據工信部透露,截至2010年,全國。gov.cn域名下的政府網站已經超過3萬個,加上。org.cn域名等政府事業性單位網站接近5萬個。目前100%的國務院組成部門和省級政府、95%以上的地市級地方政府、85%以上的區縣級地方政府建成了政府網站。政府網站多則多矣,然而“質量”卻十分一般,甚至有部份處于“休眠”狀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報告(2009年)》顯示,一些政府門戶網站履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的情況不好,不少政府網站存在信息不集中、網站信息獲取不方便,個別政府網站只重形式不重內容等問題,43個城市中半數以上不及格。
政府網站流于形式,直接導致政府資源的浪費。建設這些網站投入了多大財力?更重要的是,“浪費”將導致群眾的訴求無法向上層表達,群眾的問題無法向上層反映,群眾的需要無法向上層呼吁,而這些對和諧社會的建設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事實上,如今諸如政府網站、市長熱線、市長信箱、信訪熱線之類的,承載著反映社情民意職能的熱線電話、網站、信箱可謂多如牛毛,可有幾個真正發揮作用了呢?2009年,人民日報與人民網聯合推出“地方政府開通社情民意通道,你們那通了嗎”網絡調查。調查顯示,96.8%網友認為政府社情民意通道不暢通,而反饋不及時、遭遇推諉塞責、溝通渠道形同虛設,是網友反映最強烈的問題。
在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在政府和民眾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建立起暢通的社情民意通道本非難事。它不需群眾的長途跋涉,也不要百姓與官員的面對面,只需在政府網站上的一封郵件、一個留言,足以解決問題。從這個角度而言,政府網站的普及并不可喜,讓政府網站發揮作用才是根本所在。而要讓政府網站發揮用,關鍵在于政府官員要真正樹立起為群眾服務的意識,關心百姓的疾苦,讓政府網站真正地運轉起來,做到來信、來電、來訪必復,及時處理,及時反饋,樹立起良好形象。如此,則社情民意通道暢通之日就為時不遠了!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