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4法制與法治【07/—/5l;07/四/一;03/—/4:04/—/51】 一、法制 法制是一個內涵廣泛的概念,應從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個角度作綜合考察,它是一國法律制度的總和,包括立法、司法、執(zhí)法、守法、法律監(jiān)督的合法性原則、制度、程序和過程。 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概括為十六字,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 二、法治 (一)法治的概念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既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又是指一種依法辦事而形成的法律秩序,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 1.法治是一種治國方略或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 2.法治是一種民主的法制模式,一種依法辦事而形成的法律秩序。 3.法治是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在法治社會,法律必須體現(xiàn)人民主權原則,必須反映廣大人民的意志并體現(xiàn)客觀規(guī)律,是以維護和促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為目標的。 4.法治是一種社會理想。 法制與法治的區(qū)別在于:法制更偏重于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強調“以法治國”的制度、程序及其運行機制本身,它所關注的焦點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這也正是法治的第一方面(形式意義的法治)所要求達到的目標。由此可見,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沒有法制,也就談不上法治。但另一方面,僅僅強調法律的形式化方面,還并不能揭示法治(尤其是實質意義的法治)的更深一層的內涵。 (二)法治的標志和條件 法治的標志,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1)完備而良善的法律體系。(2)公正的司法制度和嚴格的行政執(zhí)法制度。(3)健全的民主監(jiān)督制度。(4)高素質的司法者、執(zhí)法者。(5)較高的全民法律意識。 實現(xiàn)法治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需要具備一些條件以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其中包括:(1)民主是法治的基本政治條件。(2)市場經濟是法治的經濟基礎。(3)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是法治的文化條件。 例解 下列關于法治與法制的表述中哪些是不適當?shù)? 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會生活,這意味著法律取代了其他社會調整手段 B.法治與法制的根本區(qū)別在于社會對法律的重視程度不同 C.實現(xiàn)了法制,就不會出現(xiàn)犧牲個案實體正義的情況 D.法治的核心是權利保障與權力制約 [答案及解析]ABC。 |
輔導科目 | 課時數(shù) |
免費試聽 |
學費 |
在線購買 |
·基礎班 |
130 |
¥600 |
||
·法條班 |
61 |
¥300 |
||
·真題班 |
28 |
¥250 |
||
·沖刺班 |
52 |
¥250 |
||
·全程班 |
271 |
¥1400 |
||
·法理 |
16 |
¥50 |
||
·法制史 |
5 |
¥50 |
||
·憲法 |
6 |
¥75 |
||
熱門資料下載: |
司法考試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09年司法考試法理學精選考點法與道德 |
|
閱讀下一篇:09年司法考試法理學精選考點法律解釋 |
|
·司法考試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一章導論 |
·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二章國際貨物買賣第一節(jié) |
·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二章國際貨物買賣第二節(jié) |
·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三章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第一 |
·國際經濟法第三章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第二節(jié) |
·司考精講第五章國際民商事關系的法律適用第四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二十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二十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十九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2010年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管轄問題難點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十七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十七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