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感知特性與幼兒活動 (一)感受性與幼兒的活動 1.適應 感受性可因刺激的持續時間而降低或提高。 2.對比 同一分析器和各種感覺可以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這就是感覺的對比。感覺的對比有兩種,即先后對比和同時對比。 3.個體經驗對感受性的影響 提高感知的效果,不僅有賴于當前的刺激,同時也有賴于個體已有的感知經驗。 4.教育和訓練可以提高幼兒的感受性 教師應當利用幼兒感受性的各種規律,有效地提高幼兒的感受性。 (二)知覺特性與幼兒活動 1.知覺的選擇性與幼兒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同一時間內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是多種多樣的,而人總是有選擇地以個別或少數事物作為知覺的對象,把它們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對它們知覺得格外清晰。幼兒在集體活動時,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是很多的,但是,幼兒往往把老師作為知覺的對象,對其他事物,雖然有的也感受到了,但是印象不清晰。 2.知覺的整體性與幼兒活動 知覺對象由許多具有不同特征的部分組成,但人并不認為它是許多個別孤立的部分,而總是把它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這就是知覺的整體性。即使是不完整的斑點圖,幼兒也能將其知覺當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 3.知覺的理解性與幼兒活動 在知覺過程中,人總是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來理解當前的知覺對象,并用詞把它標志出來,這是知覺的理解性。幼兒對事物理解了,知覺就會更快、更深刻、更精確。知覺的理解性有賴于幼兒過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4.知覺的恒常性與幼兒活動 知覺的恒常性是指當知覺的客觀條件在一定范圍內改變時,我們的知覺映象在相當程度上卻保持著它的穩定性。知覺的恒常性中最主要的是視覺的恒常性。視覺恒常性包括亮度、大小和形狀的恒常性。其中,亮度恒常性研究甚少。亮度恒常性是指在照明條件改變時,物體的視覺亮度保持不變。大小恒常性是指對遠處的一個客體盡管它明顯地變小,但在知覺中仍然保持原有的大小。當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時,我們知覺到的物體形狀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這就是形狀恒常性。幼兒在活動中,也具備這些知覺的恒常性。 5.知覺對象和背景的關系與幼兒活動 在知覺過程中,要把對象從背景中分出來,受對象與背景的差別、對象的活動性、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組合和教師的言語指導等條件影響。 (三)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1.幼兒觀察的發展 幼兒觀察的發展,表現在觀察的目的性、持續性、細致性、概括性以及觀察方法等方面。 2.如何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幼兒教師可以幫助幼兒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并提供豐富的觀察材料,引導幼兒觀察概括,并啟發幼兒用多種感官方式參與觀察。此外,還可以教給幼兒有順序的觀察方法。 3.保護幼兒的感官 幼兒感覺器官的健康發展,是其感知能力發展的必要前提。要經常提醒幼兒注意用眼、用耳的衛生,對有感官缺陷的幼兒給予必要的幫助。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