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共15題,每題l分,共15分)
1.幼兒可以從群體差異來影響學與教的過程,其中包括年齡差異、_______和社會文化差異。
2._______又稱“個性”,通常是指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并使其與他人行為有穩定區別的綜合心理特征。也就是說,人格主要是與他人相區別的個人特征。
3.學習就是通過漸進的嘗試錯誤形成刺激一反應聯結的過程,因此桑代克的聯結說又稱為
_______4.格羅斯從生物進化論出發,認為游戲不是無目的的活動,而是為將來生活作準備。這種觀點我們稱之為_______。
5._______指交際活動中交際的雙方識別、理解對方交際表現中的隱含意義的活動。
6.蘇聯心理學家于l959年系統提出了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的理論。
7.模仿的實質是將頭腦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顯的實際動作表現出來,因此,模仿是在
_______的基礎上進行的。
8.弗洛伊德認為,超我是從自我中分化出來的,是對自我的監督,它遵循_______,具有支配個體趨向社會規范的力量。
9.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環境、人和_______三者是交互作用的,人的行為是人借助于內部認知因素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是兒童對榜樣行為進行觀察學習的結果。
10.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我們稱之為_______。
11.發散思維也叫_______,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
12.學習動機是由學習需要和_______兩個方面構成的。
13._______指個人認知結構在內容和組織方面的特征,它主要包括認知結構中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及穩定性和清晰性三個變量。
14._______認為,只有當學習情境和遷移測驗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另一種學習,即才會產生學習的遷移。
15.所謂,_______是指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學校輔導教師運用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給學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協助與服務,使其在學習、工作與人際關系各個方面作出良好適應。
三、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改錯;判斷錯誤不得分;每題5分,共25分)
1.下位學習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相關類屬,即新學習內容僅僅是學生已有的、包容面較廣的命題的一個例證,或是能從已有命題中直接派生出來的。另一種是派生類屬,即新內容納入可以擴展、修飾或限定學生已有的概念、命題,并使其精確化。
2.習慣是自然習得的,它既可能符合法則,也可能不符合法則;而技能是通過系統的學習與教學而形成的,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基礎上,通過動作經驗的不斷內化而形成的。
3.班杜拉的觀點和行為主義的基本論調是:未來行為的出現并非直接取決于當前行為的結果,而是由于人認識到了行為與強化之間的依賴關系后產生了對下一步強化的期望。這種期望是對結果的期望,是人對自己某種行為會導致某一結果的推測。
4.相同要素說認為,兩個學習活動之間存在共同成分,只是產生遷移的必要前提,而產生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概括出它們之間的共同原理。
5.強化是一種操作,強化的作用在于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而強化物則是一些刺激物,它們的呈現或撤除能夠增加或減少反應發生的概率。
四、簡答題(共4題,每題5分,共20分)
1.簡述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2.簡述培養幼兒心智技能的幾點措施。
3.簡述自我效能感對行為活動的作用。
4.簡述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15分,共30分)
1.試述有哪些方法可以影響學生行為的改變。
2.試舉例論述幼兒游戲準備活動的指導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