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藏到:
一、給定材料 1、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搞了個農民合作社,可一年多來在生產經營上沒弄出啥名堂,大伙的干勁兒開始有點泄了。“合作社不缺人、不缺錢,就缺(致富)項目!”村民米俊橋說,咱老百姓不怕苦、不怕累,可沒有發展項目,整天光開會、搞文藝活動,大伙就覺得沒奔頭。 翟城是辣椒種植專業村,家家戶戶種辣椒,但一年到頭,風里來雨里去,卻賣不起價。村民們也想過搞辣椒直銷和加工,但由于沒有經驗,不知道套路,也不清楚前景,不敢盲目干。“做買賣要有本錢,市場也有風險,關鍵是如何起步,要有能人組織。搞加工更難,不僅要有技術,還要買設備,哪有那么多錢啊!”村民李民獻說。 四川省大竹縣烏木鎮堡子村農民廖維志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國家取消了我們的稅,還實行糧食直補,農民從過去的年年交錢到現在還從國家領錢,這是黨中央采取支持‘三農’的惠民政策,我們現在一門心思就想著如何想辦法多掙錢,改善自己的生活。”負擔減輕了,但農民還有新盼頭。達縣亭子鎮趙巖村的村民們說,過去農民們繳糧納稅支持了國家建設,城里現在都是高樓大廈了,農村很多地方還在走爛路。國家提出了建設新農村的號召,農民也盼望國家和城市對農村的發展給予更多的傾斜和支持。記者看到,目前農民特別是偏遠、落后地區的農民仍面臨致富途徑少等諸多困難,農民們渴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農民兄弟強烈呼吁,農村最缺的是發展項目,政府應該及時提供一些種植和銷售的市場信息。農民還建議,現在農村缺的是有市場頭腦、懂營銷的經紀人,沒有這方面人才,生產搞得再好,農產品也是“賣難”,盼望政府能夠組織培訓一批經紀人。 2、水、電、路不通,農民飽受其苦。陜西省禮泉縣阡東鎮力士村是一個擁有4000多畝蘋果的專業村,出村的1.5公里砂石路是名副其實的“搓板路”,村子里的土路更是坑洼不平,記者乘坐的桑塔納車一不小心底盤就會碰著路面。村民劉啟選向記者倒了一肚子苦水:“路太難走了,買蘋果的客商都不愿意來。前一陣子收購蘋果的時候,運輸蘋果的大貨車在村里翻了3次。”力士村黨支部書記張世杰也有苦衷:過往車輛“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發展蘋果產業深受影響,群眾意見很大,村干部也沒有辦法。 永壽縣馬坊鎮馬坊村4組24戶村民就住在公路邊,但村民吃水遠沒有行路方便。66歲的村民趙興忠在門口水井用人工轆轤絞水,從放下空桶到絞上水來,總共花了15分鐘。大家希望村里打一眼機井,但打一眼機井投資十多萬元,這樣的事一家一戶解決不了。 3、在陜西永壽縣馬坊鎮,一條2005年10月份竣工通車的村級柏油公路,沒到年底已是坑坑洼洼,許多路段柏油開裂、砂石松動,車輛經過十分顛簸。馬坊鎮耿家村村民耿雙海看著門前“好景不長”的公路搖搖頭說:“要不是投資太少就是工程隊偷工減料,修這樣的‘豆腐渣’路,還不是哄老百姓高興?” 記者在陜西永壽、旬邑、淳化、涇陽、禮泉、洛川等農業縣區采訪時看到,因為投資標準偏低,鄉村道路的“短命現象”十分普遍。 禮泉縣西張堡鎮黨委書記高瓊說,鄉村道路“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柏油路兩三年要養護一次,砂石路每年都得養護,然而目前鄉村道路的養護管理幾乎是空白。涇陽縣興隆鎮黨委副書記盧瑋說,“一建了之”的道路難以“長壽”,無法給農民真正帶來實惠,但要養護就得有人員、有機構、有資金。將來國家加大對農村道路建設的投入之后,一方面應該考慮地方配套能力,制定合理的投資標準,一方面在道路建設的同時就應該考慮管理維護問題。 在外打工的河南農民劉義杰回家過年,常聽到村民為“夏天開不動空調,冬天暖不了冷炕”而煩悶。去年夏天,他家因為電力不足、線路老化,家里剛買的空調開十分鐘就跳兩次閘,只好又拿出原來的風扇用。他苦笑著說:“沒轍,這些事一家一戶無法解決!” 4、10年前,陜西旬邑縣排廈鄉水家村義章組190戶農民從偏遠的溝畔搬遷到了公路邊,舊村占地200多畝,新村只占60多畝。可是舊村200多畝宅基地至今仍然撂荒。村民楊永軍說:“我們這里本來就人多地少,哪個農民愿意好端端地將土地撂荒?可是群眾拿不出復墾的錢來,如果沒有上級扶持,還得荒下去。” 在陜西一些山區縣,一些基層干部認為,因為原來住房分散、缺乏規劃,許多村莊改造難度極大,搬遷建新村是從根本上改善村容村貌的方式。然而農民們卻擔心,因為投資巨大,舊村莊的復墾還田總有一個過程,如果大量村莊進行搬遷建設,會引發新一輪的占地高潮,短期內會造成耕地面積數量減少,希望各級政府對此進行妥善調控。 5、無論對欠發達地區的農民還是發達地區的農民來說,他們心目中的新農村,無外乎高樓、水泥路、花園、小別墅。農民基本上按照城市的樣子,規劃自己心中的新農村。 西方一代人建的房子幾代人使用,而我們一代人要建幾次房子。在這方面,我國沿海發達地區已經走了不少彎路,村莊“攤大餅”式擴張,蠶食了大量耕地,浪費了大量發展資源,導致“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貌”,耗資不小,整治難度很大。 蔣相忠是山東省臨沂市硯臺嶺村支部書記,他對記者說:“搞新農村建設,農民盼改善生活,同時農民也有三怕,一怕斂錢,二怕強迫,三怕折騰。” 對此,一些農民無奈地表示,我們折騰不起呀,政府不做規劃,說不定哪天修馬路搞開發區就把我們新建的樓房圈進去了。而不少基層干部則認為,新農村建設“踩”在我國內陸發展的起飛階段,農業稅取消、國家開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門檻邊,農民對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既有愿望又有能力的“節點”上。這個時候進行村鎮規劃、產業規劃和城鄉規劃,搞新村鎮建設,可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繞過發達地區村莊建設上走過的彎路,發揮后發優勢,抓住新的先機,積聚跨越發展的能量。 6、中央明確表示,要繼續增加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投入。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出,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農村,成為今后中國政府解決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的重要方面。目標雖已明確,但任務并不輕松:目前,占全國總人口60%多的農村居民僅享用了20%左右的醫療衛生資源;農村中學生是城市中學生的4倍,而享受到的國家中學教育經費僅占38%;城鄉社會保障覆蓋率之比高達22:1。 對于發達地區來說,由于農村經濟條件較好,多數村莊的房屋建設、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均已相當完備,因而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期盼開始從“硬件”轉向“軟件”,渴望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低保等社會保障制度。這一方面顯示了農民對更高生活層次的追求,另外一方面,表明了農民對社會公平和分享社會進步成果的強烈訴求。 在浙江各地,城市市民享受的社保政策向農村延伸,成為新農村建設的 主要內容。新型社區衛生服務站“崛起”在村頭鄉間,農民步行20分鐘即可就病問醫;所有農民都建立了“健康檔案”,都免費享受定期體檢和上門服務;不管大病、小病都可以得到一定報銷,困難群眾大病統籌加救助報銷比例甚至高于城鎮職工的基本醫療。 7、最近,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對中部地區34個,西部地區17個,東部地區23個行政村農村居民點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現狀進行了入村入戶的調查。去年,則對北京100個行政村農村居民點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現狀作了同樣的調查。調查內容涉及農村居民點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現狀,包括居住區、供水、排水、供電、通訊、環境、生產與倉儲、交通、防災、供氣與供暖、規劃等11類105個項目。發現農村的許多重大安全隱患都與沒有村莊規劃或沒有執行部門法規和標準有關:如農村居民的飲用水源被工業、養殖業或自己的生活污水污染;道路穿村而過,路面高于住宅威脅農民生命安全;發展家庭養殖業過程中“人畜混雜”,留下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安全隱患;農民把生活垃圾填埋到不應填埋的地方;把住宅建到了泄洪區、泥石流區和地下采空區;隨意建房或堆放柴草,沒有留消防通道;廁所搭建不合理;因為沒有村莊豎向規劃,使農村住宅發展產生了諸多社會不和諧隱患等等。 實地調查發現,目前沒有做規劃的村莊占到總調查數的99%;即使個別村莊有規劃,也是不完全符合《村莊規劃標準》。它們通常沒有涉及到村民安全的項目,如飲用水源的選址和保護、消防設施的安排、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人畜分離等。比如在對某南方省一個地級市的調查中發現,那里的市領導和建設規劃部門極為重視村莊建設,已對200個村進行了規劃。但是,很遺憾,我們的城市規劃師沒有考慮到農村居民點的特殊性,在這些規劃中遺漏了關鍵的安全項目;沒有考慮建設中心村,為其他自然村居民向中心村集聚提供各類條件;測量底圖也十分粗糙,以致不可能考慮污水對水井的影響;多數規劃通過改變了那里的地形地貌,耗費大量土建工程來建設城市型社區,以致基本上喪失掉了那里的地方風格。即使這樣,許多最基本的公共服務設施仍然不完善,如下水設施、消防設施,等等。而這些內容恰恰是建設新農村所必須的。 這就形成這樣一個怪圈,一方面國家每年投入都在增加,另一方面,農村的安全隱患也在增加,其原因,即在我們沒有注意使用鄉村規劃這個協調發展和統籌兼顧的工具,去敏銳地察覺出某一特定村和村莊生態系統所及區域的細微末節,去追蹤考察現有或將要實施的設計對環境的影響,去在各個部門中做一個協調。現在,各級政府都在努力增加對農村的投入,特別是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不過,投入不一定在于多,而在于按鄉村規劃去投入。當前,應當投入到解決農村的安全隱患上,投入到那些已經投入了的項目上,讓它們發生效力。 8、實行農村稅費改革,特別是取消農業稅后,廣大農村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之一是政府運轉和公益事業經費問題。山東、山西、黑龍江是傳統的農業省份,農村多數地區沒有集體積累,當地政府靠轉移支付只能維持一些最基本的開支。談到新農村建設,基層干部們說得最多的就是建設資金短缺。 今年48歲的劉鵬飛連續20年擔任孫家莊村的黨支部書記,他所在的山西省石樓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劉鵬飛說:“村里的外債不多,這在當地就算不錯的了。但村里沒有集體經濟,上級轉移支付的3萬多元錢只夠勉強維持。要發展、要建設,哪里動一動都需要錢,可是現在沒有一點集體積累,老百姓口袋也很空,去年人均收入只有七八百元。” 山東省惠民縣東蕭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蕭吉勇說,村集體過去一直沒有收入,前年一個企業征用了村里的60畝機動地,按每畝每年1500斤小麥給補償,算是每年有六、七萬塊錢。去年春天村里修了不到3公里的道路,花了30多萬元。本來想連路燈一塊兒安上,可是光修路還欠工程隊七、八萬塊錢,由于沒有錢只好放棄了。要進行村莊規劃整治,更是難上加難。“過去以村里的名義還能貸出點款來,現在這條路也走不成了。”蕭吉勇沮喪地說。 黑龍江省海倫市百興村黨支部書記張貴元說:“我們村沒有集體積累,也沒有外債,情況算中等的,在這一帶還過得去,但想辦公益事業就難了。以前道路雖然是砂石的,但是常年還有人維護保養,路況也還好。現在鄉和鄉之間、村和村之間的路很難走,一下雨就幾乎沒法走了。今年秋天曾趕上連陰雨,外面的車進不來,里面的車出不去,眼巴巴看著大豆賣不出去。干著急,沒辦法。” 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友誼村村委會主任宮福軍說,前些年交“三提五統”(“三提”是指提留公積金、公益金和管理費;“五統”是指統籌教育附加費、計劃生育費、民兵訓練費、民政優撫費和民辦交通費,編者注),不少是村里借債交上去的,現在還欠著外債30萬元,村里也計劃修路、通自來水,可錢沒著落,什么都等于白說。 9、在山西省石樓縣小蒜鎮,記者與幾位村黨支部書記開了一個小型座談會,請他們談談對建設新農村的想法。說到中央“20字方針”,支書們有的能講出一兩句,有的表示說不清楚。談到將來村里的打算,支書們面面相覷,言不及義。 一位支書說:“建設新農村從毛主席那時候就提過,我琢磨著就是要蓋一些好房子吧?”他的回答,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干部的模糊認識。還有的干部更多的是關心自己以后的待遇。一位村支書說:“現在村干部工資太低了。我們村里我算是最高的,一年才1000塊錢,其他干部有的800塊,有的300塊。連自己家的生活都沒有保證,搞集體事業哪兒來的積極性?” 在座談中,村干部們也表示了提高自身素質的內心愿望。他們說,像俺們這些窮山溝里,有時候選個村干部都難,很多人不愿意干。“也別光怨俺們素質差,平時沒機會學習,常年憋在窮山溝里,不出去開闊眼界,咋提高素質?”其中一位說,他當支書6年來,也參加縣里和鎮里組織的兩次培訓,雖然時間短,但是很受啟發。搞新農村建設,希望上級能夠加強對基層干部的培訓。 在山東,東蕭村黨支部書記蕭吉勇說,最近電視、報紙上講了很多關于新農村建設的事情,但上面只提到大略的方向。雖說是應該因地制宜,結合當地情況搞,但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到底怎么抓,抓什么,還是希望上級能出臺一些詳細的辦法,使基層行動起來有個抓手。 一些基層干部說,像經濟發展、農民增收這些事情其實一直在提,也一直在抓,可是找不到好路子。特別是說到農民增收,干部們普遍對眼下的形勢不覺得樂觀。黑龍江海倫市百興村黨支部書記張貴元說:“這兩年農資漲價很厲害,種糧食剩不了多少錢,養殖業又趕上禽流感。我們這里是純農業地區,基礎差,村里沒有企業,說到發展,幾乎一點頭緒也沒有。” 10、“建設新農村不僅是干部的事情,群眾的支持非常關鍵。”在采訪中,一些基層干部不約而同地表示,取消農業稅以后,農村干部、群眾的關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干部的“權威性”有所動搖。很多時候他們的想法與村民們的想法差距很大;而沒有群眾支持,在開展工作時便感覺腳下沒有根底。 東蕭村黨支部書記蕭吉勇舉例說,村里的路不好走,一到雨天就出不了門,群眾要求修路的呼聲很高。但要是向群眾收錢,一個戶出幾十塊錢,大多數人家還認可,但也有一些戶不干,有些戶堅決不拿。他們會說:“我們不靠路,離路遠。”有的直接受益的人家也愿不拿,他們的覺悟就這水平。蕭吉勇說:“我們寧可欠著帳,也不向群眾要錢。現在辦點公益事業,就是最缺錢;可老百姓一提錢就頭疼。” 一些村干部反映,過去村里窮,為群眾提供的服務少,群眾對村干部不買帳。百興村黨支部書記張貴元說,現在村里組織什么事情,村民們都是一個詞:“瞎扯”。今年,村里按照上級部署,號召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村民一聽都直撇嘴。雖經反復動員,結果也沒有幾個人響應。 記者在采訪中也看到,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基層組織在帶領農民開展農村建設方面表現出了凝聚力和生氣。山東寧陽縣東疏鎮鄭莊村黨支部書記鄭汝敏說,村民們很講實際,干部為他們辦事少就沒有威信,以后再張羅什么事都難。反過來,干部越是能為他們辦好事,工作的基礎就越牢靠。據記者了解,這些年鄭莊村里修了11條街道,辦了不少實事,群眾因此對村組織很信得過。 鄭汝敏說:“去年村里換屆選舉,我是書記、主任‘一肩挑’。在村民選舉中的得票率是97.3%,在支部選舉中的得票率是99%,這都是靠為群眾辦事贏來的。現在村里辦啥事,群眾都能積極響應。村里每個月都要開一次村民大會,如果不開群眾還不樂意呢。” 二、申論要求 1、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問題。(250字,20分) 2、針對材料6反映的問題就農村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出建議和對策。(350字,30分) 3、針對材料反映的問題展開論述,寫一篇議論文。(1200字,50分) 三、作答提示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重點解決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新農村建設資金等幾個關鍵問題,還要防止出現一些不好的傾向。 2、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社會綜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組成部分,必須從各地實際出發,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的戰略,建議認真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首先,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著力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要按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要求,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當前重點是要建立完善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他們失地不失業,生活有保障。要探索以土地入股方式解決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的做法,進一步推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民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全覆蓋,提高農村“五保”人員的集中供養率。 其次,加快發展農村公共衛生、教育、文化等服務體系建設。要不斷提高農村合作醫療水平,著力構建由村合作醫療室、鄉鎮中心衛生院和縣(市)中心醫院有機結合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大力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加強以農村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食品和飲用水安全、垃圾無害化處理、農村突發事件應急和流動人口服務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設施建設。要做好流動人口和農民工聚集地區的計劃生育工作,增加教育投入,普及村活動室、圖書室、宣傳欄以及休閑娛樂相結合的文化設施,著力建設適應全面小康社會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第三,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推進農村公共安全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保障。要以確保農村安全為目標,增強防范與處置自然災害、社會安全等公共突發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繼續推廣“楓橋經驗”,落實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有關措施。堅決打擊農村各類黑社會勢力,正確處理宗族仗勢欺人事件,遏制刑事案件和交通事故多發勢頭。同時,要善于把突發性事件及時化解在萌芽狀態,切實維護農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同時,要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積累資金。 3、可選擇下列問題之一展開論證;也可綜合論述: ①在新農村建設中,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對政府如何幫助農民增收,有著更加熱切的期待。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生產發展為首要任務,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建設重點之一。否則新農村建設就成了無源之水。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但對一些資源貧乏、區位條件落后、經濟基礎差的偏遠山區來說,國家的惠農政策往往難以及時落到實處。希望有關部門在政策傾斜、資金投入、項目安排、技術扶持上多“輸血”、多“造血”,讓農民的錢袋子真正鼓起來。 ②在新農村建設中,公益性的公共設施建設不可缺少而且投資額巨大,基層干部群眾認為,水、電、路等公共設施是公益事業,像城市里一樣,農民也應該享受公共財政提供的這項服務。但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老百姓對于改善農村路、水、電等公共設施的愿望非常強烈,但靠自身集資又難以完成。大伙兒盼望著國家盡快建立普惠性的投資政策,加大村莊公共設施支持力度,從而加快更多地區新農村建設步伐。為長遠計,水、電、路等公共設施建設應該與農民新居建設同時或提前進行,不應該搞“道路拉鏈工程”,先把房子修起來,等有了錢再鋪路、修管道,但目前有限的項目資金無法滿足群眾需要。建議各級財政對基礎建設加大投資力度并實現日常化,別再搞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投資了。 ③由于投資標準偏低、縣鄉資金配套困難,再加上維護管理欠缺,近年來一些農村出現了新修公路嚴重破損、公共設施閑置浪費等現象,國家花了錢,農民卻沒有真正得利。基層干部群眾希望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快公共設施建設的同時,“硬件”標準和“軟件”管理都應到位,以免造成“好景不長”的局面。修了路、引來水、通上電,這本是為農民辦好事,然而由于管理跟不上,導致這些“民心工程”遭民怨。隨著公共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加大,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公共設施的管理、維護,把關系農民福利的好事辦好、管到底。 ④我國耕地資源十分緊缺,新農村建設中一定要本著節約的原則,少部分切實需要搬遷的村莊可以搬遷,更多的村莊還是應該通過舊村改造換新顏。在一些貧困地區,村莊整體移民搬遷后容易規劃建設高標準新村,受到干部群眾普遍歡迎。但是在新村建設占用大量投資的前提下,舊村復墾還田往往難以實現,客觀上造成了長期重復占用耕地,“節省土地”的美好愿望僅僅停留在字面上。 ⑤最近一個時期,各地在新農村建設中,高度重視農村城鎮化建設。但是,有些地方不切實際地提出了建設指標,大手大腳搞規劃,異想天開搶進度。這種“大干快上”的傾向有所抬頭,需引起各地警覺。 ⑥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多種形式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新農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這也是關乎廣大農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農民的幸福指標表現在哪里?不僅是吃飽穿暖,還有生病掏得起錢、不再為子女受教育發愁……這一切,都有待有關部門想方設法完善。 ⑦全面開展鄉村規劃是在農村貫徹各項法律、規定、標準和規范,嚴格依法行政的具體體現。如果每個村莊有一個鄉村規劃,政府行政部門、村民委員會嚴格依鄉村規劃行政,所有的公民嚴格按鄉村規劃辦事的話,農民的切身利益將受到全面的保護。在“十一五”就要開始的時刻,迅速開展鄉村建設規劃是擺在規劃建設部門面前的一項任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不僅僅是資金,還必須首先有一個合法、合理和貫徹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村莊規劃;在鄉村規劃的指導下,統籌來自各政府部門的公共資金,解決當前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嚴重短缺的問題,消除那些涉及村民安全的各類隱患,保護農村居民點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 ⑧需要引導。在山東、山西、黑龍江等省份的農村地區,基層干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反應不一。在一些強村、富村,農村建設轟轟烈烈開展起來,村干部顯得信心十足;而在一些經濟實力差的村子,村干部卻對建設新農村沒有什么概念,或表現出憂心忡忡。他們的困擾主要集中在建設資金、干部自身能力和群眾基礎等三個方面。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趙桂萍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9年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真題及其作答(九)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