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訴訟法中程序的獨立價值 程序也具有獨立于實體的獨立的價值。程序的獨立價值包括五個方面:第一,公正的法律程序能達到一定程度的形式和理性或形式正義。第二,公正的法律程序是對人權的尊重和維護。第三,公正法律程序使正義的實現更具理性。第四,公正法律程序有助于提高效率和保障社會秩序。第五,公正的法律程序的完善是實現法治的標志之一。 例如2007年考題:中國古代主張“無訴”,“稀訴”,而當代根據最高法院院長報告,指出訴訟案件在不斷的增長,人們更加傾向于用程序來解決糾紛。中國古代的“無訴”,“稀訴”表明是不注重程序的。因此,糾紛解決不需要程序,更多是用調解或說服教育來講。也可以通過程序的價值來進行論述,中國古代“無訴”,“稀訴”不合理之處之一是不注重程序,而程序有他獨立的價值,當代,案件不斷增加,人們更加注重通過法律來解決糾紛,同時,從法的可訴性的特點這個方面進行作答。法律是能夠被公民用來作為維權的工具。今天,人們注重或強調法的可訴性。通過程序解決糾紛有他合理的方面。因為程序具有獨立的價值。而法治建設不僅要達到一個實質法治,還要注意程序法治的問題。而程序法是法治建設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是通過程序和實體兩方面才能達到真正的法治。 第三章 法的演進 十九、法的繼承與法的移植 法的歷史類型:(1)奴隸制法;(2)封建制法;(3)資本主義法;(4)社會主義法。 注意法的繼承和法的移植。2005年論述題:判例法是英美國家實行的法律制度。判例本身具有立法的依據,但大陸法系國家沒有把判例作為正式的法律淵源,我國的法院推行的是案例指導制度。請結合判例、案例和司法解釋進行論述。這道題論述角度是多樣的,既可以認為判例法制度應該在我國緩行,也可以認為在我國推行判例法制度,是可行的,因為兩大法系有融合的趨勢。不同的法系之間是可以相互移植一些優良的制度的。 繼承移植是不一樣的概念。繼承是不同歷史類型的法律制度之間的延續和繼受。移植是對同時期的外國法的一個吸收和借鑒。 二十、中國法的傳統(儒家思想的特點,如無訟思想等) 法的傳統關鍵是兩大法系的聯系和區別。中國古代是儒家思想主導下的法律沖突,儒法兩家的思想是不一樣的。法家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變法中有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當時儒家提倡仁政,德治,是維護親親尊尊這些禮教的,因此,儒家強調因為身份不同,而處刑不同,提倡因人而宜的立法和司法。在儒法兩家的斗爭中,因為法家強調富國強兵,而被統治者所青睞,法家人物紛紛被任命為丞相在各國主持變法。秦國因為經過商鞅的變法而迅速強大,最后成為統一中國的第一個封建帝國秦朝。而當時的儒家人物不得志。但隨著秦朝二世而亡,法家也就沒落了。從漢武帝中期開始,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法律就開始儒家化的過程,儒家成為立法、司法的指導思想。法律的儒家化就是法律的道德化。因此,法律的儒家化就成為中國古代法律的基本特征。中國古代的法律就是倫理法,道德化的法律。因為法律充滿了倫理,充滿道德,講究親情,講究義務因此才出現了無訟的傳統,因為他是不希望通過訴訟來明確權利和義務的。通過訴訟可能會傷害和氣,不利于親情,倫理秩序的建構。 圣人以無訟為貴,法律儒家化的結果,中國古代也是強調無訟。強調無論是對權利的漠視是對義務的強調,今天強調訴訟是對權利的尊重,這也是中國古代的傳統和今天的不同之處。 二十一、西方國家兩大法系的區別 兩大法系,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是有區別的。如(1)兩大法系的歷史淵源是不同的。大陸法系的歷史淵源是羅馬法。英美法系的歷史淵源是日爾曼法。(2)兩大法系的分類是不同的。大陸法系是以公法和私法的劃分為法律分類的基礎。英美法系是以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劃分為法律的基本分類。(3)法典編纂是不同的。大陸法系是傾向于法典的編纂,而英美法系是不傾向于法典的編纂。但是也有法典,如美國就有憲法典和商法典等。(4)兩者的程序是不同的。大陸法系以糾問制訴訟為主,而英美法系是抗辯制訴訟為主。 判例法具體包括包括:普通法和衡平法。英美法系國家是有制定法的,制定法的地位比判例法的高,判例法是可以被制定法所改變的。大陸法國家如法國的行政法院就承認判例法的效力。因此,兩大法系有融合趨勢。我國最高法院的案例指導制度所起到的效果,發揮的作用就是判例法的效力。因為最高法院一旦公布了典型的案例,下級法院一般來說,會按照最高法院案例選編中的判案方法來判。這就是遵循先例的做法。遵循先例本身是判例例法的基本原則。所以案例指導制度實際上發揮判例法的效果,兩大法系可以相互借鑒相互移植。 二十二、法治理論 法治:是由古希臘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在他的名著《政治學》里,給法治下過一個定義。他認為法治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兩層含義:首先,已經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其次,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從定義中可以看出兩個含義:第一、已經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這是講守法。第二、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這是指良法之治。所以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是守法和良法兩方面的結合。 法治的“治”與法制的“制”區別:(1)“治”表明法律是調整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2)“治”表明這種調整社會生活的法應當要有正當性,即良法之治;(3)“治”要求法律在社會生活中享有最高權威。 法治政府的特征有哪些,實現法治政府又有哪些途徑和措施? 法治政府的特征:(1)法治政府是一個有限而有為的政府,因此政府的權力是要受到控制和約束的;(2)法治政府也是透明和廉潔的政府;(3)法治政府是負責任的服務性政府;(4)法治政府是一個誠信的政府。 實現法治政府的途徑和措施:(1)要實現兩個轉變,要轉變以國民生產總值(GDP)為標準的政績觀考察法。要轉變政府職能,使政府成為有限政府和服務性政府;(2)兩個提高:提高政府決策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政府行政立法的質量;(3)要嚴格執法提高執法水平。要防止執法過程中的違法越權行為。這也是實現法治政府的一個難點;(4)要落實四個監督。即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和人民的監督。 法治國家的條件:(1)制度條件。即一是完備的法律和系統的法律體系,二是相對平衡和相互制約的符合社會主義制度需要的權利運行法律機制。三是獨立的具有極大權威的司法系統和一支高素質的司法隊伍。四是健全的律師制度;(2)思想條件。包括法律至上,權利平等,權利制約和權利本位。權利本位具體包括:第一、在國家的公權利和公民的私權利之間,要限制公權利,保障私權利。第二、在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之間,要注意義務的履行是為了更好的行使權利。考試大-全國最大教育類網站(www.Examda。com)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容(注意:此內容在06年和07年連續考過兩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在全國政法系統所開展的法治教育。包括五個方面:第一,依法治國;第二,執法為民;第三,公平正義;第四,服務大局;第五,黨的領導。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 和諧社會: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的社會,民主法治和和諧社會的關系:第一,民主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保障;第二,和諧社會的建構必須借助于法律制度的推動與保障;第三,和諧社會必須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 和諧社會和公平正義的關系:第一,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形成的基本條件;第二,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形成的重中之重。 二十三、法與科學技術(科技的發展為法提出了新課題) 考題:喜悅家庭是新技術,是高科技產品,卻帶來了粉絲或商戶等是否對明星的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帶來侵犯的問題。 還有很多人利用博客,發表很多的言論,甚至散播許多不實的消息。對這些問題也要從法和科技的角度論述。 再如,網絡上的寶物被盜,這些新型的盜竊也可以從法和科技的角度論述。 法和國家的問題:關鍵是法和國家的緊張和沖突問題。注意,第一,法對國家權利的確認,同時也是對權利的約束和限制;第二,權利是存在凌駕于法乃至擺脫法的傾向。如何處理?就是控權,也就是說對權利的行使和實際上的合法性進行強調,包括用公民的私權利制約國家的公權利。但控權的機制是有限的。因為一是權利制約需要以根本上不妨害權利的效力為先。二是法在總體上不能高于或脫離權利而存在。三是,不被法完全控制的權利活動是存在的。 二十四、法律與道德的區別 新增考點:有關法的概念和爭議中是圍繞法和道德的關系來展開的,同時,法律思維的特征之一或核心特征是法律和道德要做適當分離。 |
輔導科目 | 課時數 |
免費試聽 |
學費 |
在線購買 |
·基礎班 |
130 |
¥600 |
||
·法條班 |
61 |
¥300 |
||
·真題班 |
28 |
¥250 |
||
·沖刺班 |
52 |
¥250 |
||
·全程班 |
271 |
¥1400 |
||
·法理 |
16 |
¥50 |
||
·法制史 |
5 |
¥50 |
||
·憲法 |
6 |
¥75 |
||
熱門資料下載: |
司法考試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09年司法考試法理學與論述題有關的知識點四 |
|
閱讀下一篇:09年司法考試法理學與論述題有關的知識點七 |
|
·司法考試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一章導論 |
·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二章國際貨物買賣第一節 |
·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二章國際貨物買賣第二節 |
·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三章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第一 |
·國際經濟法第三章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第二節 |
·司考精講第五章國際民商事關系的法律適用第四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二十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二十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十九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2010年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管轄問題難點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十七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十七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