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11:受農業結構調整、生態退耕、自然災害損毀和非農建設占用等影響,耕地資源逐年減少。據調查,2007年全國耕地面積為18.26億畝,比1996年減少1.25億畝,年均減少1100萬畝。目前,全國人均耕地面積1.38畝,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受干旱、陡坡、瘠薄、洪澇、鹽堿等多種因素影響,質量相對較差的中低產田約占2/3。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廢”污染等問題嚴重。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耕地仍將繼續減少,宜耕后備土地資源日趨匱乏,今后擴大糧食播種面積的空間極為有限。 資料12:盡管農民對土地有很深的感情,而且留下來種田的農民除了種田外,沒有別的選擇,所以土地撂荒并不嚴重。但是由于外出打工多、農轉非、糧價低、水源不好、生產資料價格高,土地撂荒在不同的地方還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樣導致當年糧食種植面積下降。種糧勞動者的素質下降,給糧食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外出打工增加導致“老人”農業、“婦女”農業,種糧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新技術推廣應用受到影響,大多數農民是憑經驗種田,別人怎么種田,自己就怎么種田。 資料13: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發展時期,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只有30%,而國際上一般此階段的城市化率至少要達到50%以上。如果我國要達到這個水平,城鎮人口要在現在的基礎上增加2.5億,將大大增加對糧食的需求。而城鎮化加快的時期,也是占地最多和耕地減少最快的時期。最近幾年來,盲目建設各種開發區、工業園、占用大量耕地,而有些開發區不具備招商引資的條件,盲目占用耕地,導致大量土地荒蕪,或遭破壞。據國土資源部統計,2004年上半年,全國各地在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工作中共查出各類土地違法行為十點一萬起。 資料14:近年來土壤肥力呈現逐年下降趨勢,特別是有機質含量下降甚為嚴重,造成土壤板結、團粒結構差,耕作層淺薄,蓄水保肥能力差、不耐旱、不耐寒,病蟲害發生頻繁,畝產量難以提高。原因在于,一是缺乏綠肥,自農村實行承包責任制至今,綠肥種植逐年減少,尤其是近十年來,綠肥生產幾乎是空白狀態。二是有機肥積造嚴重不足。目前農戶除施用自家有限的豬牛羊糞外,幾乎不再積造其它的有機肥,但自家養的豬牛羊有限;塘泥這種最好的有機肥全都被遺忘。三是看重施用化肥,種衛生田,造成對土壤掠奪性生產。 資料15:目前,我國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約為2200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每年農業生產缺水200多億立方米,且水資源分布極不均衡,水土資源很不匹配。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東北和黃淮海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的53%,商品糧占全國的66%,但黑龍江三江平原和華北平原很多地區超采地下水灌溉,三江平原近10年來地下水位平均下降2—3米,部分區域下降3—5米,華北平原已形成9萬多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地下水開采漏斗區(包括淺層地下水和深層承壓水)。此外,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嚴重,不利氣象因素較多,北方地區降水持續偏少,干旱化趨勢嚴重。今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我國旱澇災害特別是干旱缺水狀況呈加重趨勢,可能會給農業生產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將對我國中長期糧食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原有水利設施維護不足、老化嚴重,有效灌溉面積減少,F有水利設施大部分是在50—60年代修建的,經過40多年的運行,特別是承包制以來,由于維護不足,存在很多問題:一是水庫淤積,庫容和蓄水量減小。表現為病險水庫數量增加,水庫蓄水下降,現有水庫實際可蓄水量遠遠低于設計有效灌溉面積。其主要原因是庫區水土流失嚴重,人為地開荒種地等破壞植被。二是渠系老化、不配套、年久失修。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國家和地方對小型水利設施的投資少,同時各中型水庫征收水費困難,對渠系維修資金極少,渠道清淤不徹底,渠系淤塞,許多渠道滲漏嚴重,下游渠系無襯砌,年久清淤不徹底,對渠系下游灌溉影響大。三是機井利用率低,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逐年降低以及管理等存在問題。 資料16:“谷賤傷農,米貴傷民”。糧食價格一頭關系到種糧農民的切身利益,另一頭關系到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因此,糧食價格的波動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國家發改委強調,調控糧食市場的目標,是使市場糧價穩定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既不大漲,也不大落。 國家發改委2008年3月28日發布的公告稱,此前2月8日國家已經提高了2008年生產的稻谷和小麥最低收購價,并向社會公布?紤]到今年糧食生產成本上升較多,為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產發展,國家決定從新糧上市起再次提高2008年生產的稻谷和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其中,每50公斤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77元、79元、82元,提高后的最低收購價格均比2007年高7元;白小麥、紅小麥、混合麥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77元、72元、72元,提高后的最低收購價格比2007年分別高5元、3元、3元。同時,2008年生產的粳稻最低收購價執行范圍由黑龍江、吉林兩省擴大到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這意味著每斤稻谷最低收購價比上年提高7分錢,每斤白小麥最低收購價比上年提高5分錢,而紅小麥和混合麥最低收購價比上年提高3分錢。 據了解,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國家調節糧食供求關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農民種糧的“定心丸”。而今年以來國家對稻谷和小麥的兩次提價,累計使稻谷最低收購價提高9%-10%,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提高4%-7%.發改委官員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這主要是考慮到去年以來國內化肥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糧食生產成本增加,種糧比較效益下降,再加上南方遭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北方旱情嚴重,為鼓勵農民擴大糧食種植面積,確保全年糧食豐收,而決定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提價水平是綜合考慮了種糧成本、順價銷售、國內外差價等多種因素后慎重決定的。 目前來講,國家對農民的補償是直補,直接補償,有些是按照土地的數量,有些是按照其他的方式。其實農民的抗風險能力是比較弱的,如果是糧食太多,價格就比較便宜,就會傷農,政府的限價就是保證在大豐收的時候,糧食供給太多的時候,農民可以得到一個較好的價格。政府給的是一個最低的保護價格,如果是價格往下走,農民可以得到一個最低的保障,現在價格是往上走,在國家的限價之上,國家的機制就不工作。當然,是會產生預期價格還會繼續漲,但實際上這個機制不是一個膨脹的機制,是一個保護的機制。 資料17:目前城市居民、農民和用糧企業等社會儲糧量相對不足,糧食庫存主要集中在國有糧庫,因而顯得庫存龐大,包袱沉重。從庫存糧食品種質量看,陳化糧占10%,尤其是主要糧食品種的稻谷陳化數量較大。據了解,目前庫存中,還有20%左右的超期儲存糧(這部分糧食再過半年也將陸續轉化為陳化糧),陳化和超期儲存糧已達到30%左右。同時,庫存糧食中有相當一部分品種較差的春小麥等,市場上需要的優質、專用糧食庫存并不多,庫存品種結構、品質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結構。從糧食庫存地區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糧食主產區,僅東北3省就占1/3,而大部分糧食銷區庫存量相對較少。一旦出現糧食緊張,將加重運輸壓力,增加糧食流通和消費成本。由于庫存糧食成本價格普遍高于市場價格,如果需要拋糧調控市場,尚需中央、地方財政大量增加補貼。 資料18:近年來,由于化肥、農藥、農用柴油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和人工成本上升,農民種糧成本大幅增加,農業比較效益下降。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特別是糧食主產區一半以上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農業勞動力呈現結構性緊缺,一些地區糧食生產出現“副業化”的趨勢。與進城務工和種植經濟作物相比,種糧效益明顯偏低,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難度加大。在一定時期內,如果農產品的價格上漲幅度低于非農產品的價格上漲幅度,則表明農業的比較利益低;相反,如果農產晶的價格上漲幅度高于非農產品的價格上漲幅度,則表明農業的比較利益高。農業的比較利益取決于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和非農業部門的技術水平,農業勞動生產率和非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產品的價格和非農產品的價格等多種因素。農業的絕對利益是指農產品的附加值價值或利潤多少,決定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所獲得的收入高低,農業的比較利益和絕對利益是相互影響的。對于農民來說,必須有高于成本費用的收益,才會從事農業生產。當農業部門的絕對利益下降,農業生產無利可圖時,一方面更多的農業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部門,另一方面務農勞動力減少,使糧食的生產規模僅僅維持在滿足自家口糧的水平上。參考資料:《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30年前,一場肇始于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30年后的今天,深化改革同樣從農村發力,2008年10月20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接下來的農村改革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 30年前的農村改革大大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的收入,特別是家庭聯產承包制的改革為農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然而,與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速度相比,農村改革明顯慢了下來,“三農”問題比較突出。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較低,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小農經濟模式制約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正是基于這些現狀,此次農村改革將發展現代農業擺在了突出地位!稕Q定》明確提出了“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的要求,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糧食生產不僅關系著糧食能否自給自足,還關系著國家安全。因而,我們一直把糧食安全放在國家戰略高度予以考慮。雖然以7%的土地養活了25%的世界人口一度讓我們引以為豪,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有的農業生產模式制約了糧食生產的進一步提高,較低的土地產出率不但造成資源要素的浪費,也影響著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 那么制約著糧食生產的關鍵因素在哪里?農村改革已經給出了答案——允許農村土地承包權流轉,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土地作為農民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糧食生產的最基本保證。但分散承包經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使得農業生產難以實現規;、集約化。在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一方面有利于實現適度規模化經營,從而推動傳統的耕作方式向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另一方面還可以解放多余的勞動力,讓他們從土地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把土地流轉的獲益投入到其他經營中,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 反過來,土地價值提升了,單產水平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會相應地增加,發展糧食生產也就有了更可靠的保障。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為土地經營規模的擴大提供了必要條件,而規;洜I又為農業發展方式的轉型提供了基礎。當農業生產真正實現現代化了,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就有望穩步提高,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一番的目標也就有把握實現。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試卷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練習題三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