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分析 保增長必須注意“五防” 姜作培 2009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攬子計劃的積極作用下,我們努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國民經濟運行出現了積極變化,呈現企穩回暖的跡象,保增長的整體表現好于預期。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經濟運行的狀況表明,應對金融危機,必須十分注意防止和克服保增長中一些不科學的苗頭性傾向,以推進我國經濟的整體轉型,實現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一防保增長與調結構變成兩張皮的傾向。保增長與調結構,這是我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提出的兩個重要調控目標。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努力實現這兩個目標的內在統一,做到既保持經濟較快增長,又推進結構優化升級。但目前在保增長與調結構關系處理上存在一些偏差,有的地方出現了重增長、輕結構的傾向,研究保增長速度多,謀劃調結構少,把保增長與調結構變成了兩張皮,這種傾向需要引起警覺。 保增長與調結構,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統一的一面。從矛盾方面看,如果就增長論增長,把投資作為保增長的第一推動力,一味通過擴大投資規模,實現經濟的外延式擴張,結果即使經濟增長速度上去了,但經濟增長的結構效益是難以提高的。損害持久和高效增長的基礎和條件,這樣的經濟增長也就沒有生命力。從統一方面說,在經濟增長中注意對不合理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促進結構合理化、高級化,方可推進我國經濟健康高效發展。鑒于此,我們不能把保增長與調結構割裂開來,要以辯證思維的方法,統籌兩者之間的矛盾關系,這也是過去的教訓證明了的。我國的經濟結構之所以長期得不到有效調整,原因之一就在于以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關注的是GDP增長速度,忽略結構調整,結果GDP上去了,結構轉型升級的目標卻屢屢落空。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必須促進保增長與調結構的內在統一,把調結構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在調結構上下工夫、花氣力。國務院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最后落腳點都放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上,就充分說明了結構調整在保增長中的重要位置。因此一切保增長的政策舉措都要有利于調結構,不能再為調結構設置障礙、增加困難。千萬不能因為要保增長,不管什么產業都繼續上,這樣做得不償失。要出臺一些既在短期內有利于保增長,又在中長期有利于結構調整的措施,這就需要充分考慮投資的方向、結構問題。 二防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相互脫節的傾向。通過擴大政府投資,刺激經濟增長是國內外歷史經驗證明行之有效的辦法。為了保增長,今年我國政府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擴大政府對經濟的投入。但我們又必須清醒地看到,僅靠政府擴大投資,把擴大投資需求都寄托在政府投資上,這是不現實的。政府的財力畢竟有限,絕對承擔不了投資的主要任務和責任。目前的問題是,盡管2008年以來各級政府投資的數量、規模有了較大幅度增長,但民間投資還未相應跟進。民間投資信心不足、熱情不高,不少民營企業處于觀望狀態。我國民間資本實力強大,現已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占70%以上。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激發巨額的民間資本的活力,無疑將對我國的經濟增長產生強大的拉動力。純粹靠政府投資帶動的經濟回升,很難形成持久穩定的趨勢,只有當民間資本投資增加的時候,政府的投資才有可能放大它的作用,整個經濟才有可能出現好轉。因此,在擴大政府投資的同時,必須充分利用和組織民間資本的力量,形成政府力量和市場力量的結合,這在民間資本富裕地區顯得尤為關鍵。 在目前國內外經濟環境十分嚴峻的態勢下,要促進各種民間投資者從投資信心不足、過于謹慎的狀態下解放出來,關鍵在于政府積極引導,深化“四兩撥千斤”的制度設計,進一步為民間資本的投資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比如在資本進入領域,應實行全面開放政策。打破政府限制,在項目審批、用地政策、稅費收繳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在資金支持方面,應放寬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政策,拓寬金融空間,為其提供債券融資、貸款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等等,唯有如此,政府投資的擴張效應才不會演變成對民間資本擠出的效應,激發民間資本投資的生機和活力,讓政府資本與民間資本各得其所、各展其能,共同刺激經濟全面復蘇。 三防政府行政過多干預經濟運行的傾向。面對這場歷史罕見、沖擊力極強、涉及范圍越來越廣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各地政府紛紛在第一時間出手,采用了一系列強有力的調控手段,快、準、狠地對當下經濟面臨的困境展開急救。然而也有些地方政府借救市救急為名,出現了對保增長的經濟活動包攬過多、干預較多的傾向。例如有的地方政府較多地干預了一些投資項目的決策,銀行信貸資金的投放,本地企業產品的促銷等等,上述種種帶有明顯行政色彩的政府調控,必然會抑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由于市場配置資源存在著盲目性、自發性、滯后性,確實需要政府必須加強對經濟活動的宏觀調控。尤其是在今天,應對這樣百年一遇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各種情況的復雜性,變化的多樣性,發展趨勢的不確定性,前所未有。面對全國上下大規模的救市救急,無疑需要更多地發揮政府的調控職能。但政府作用的某種強化,不是要政府取代市場的作用,更不是回到傳統計劃經濟老路。我國的市場化改革已整整30年了,在今天的體制下,經濟運行的諸多環節,均離不開市場機制的作用,主要靠市場配置資源,否則很難收到較理想的調控效果。如果借“救市”和“救急”為名,不恰當地造成政府干預經濟權力的擴張,這無疑會扭曲市場機制和背離市場規律,體制倒退的結果必然帶來經濟運行的低效率、無效率,最終也達不到保增長的預期目的。金融危機源于市場失誤,問題出在市場,最終還是需通過市場來解決。作為受危機影響的國家,擺脫危機的影響也還是需要借助市場作用。因此保增長在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的同時,必須十分重視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政府應按市場規律辦事,多引導、少干預;多用經濟手段,少用行政手段,即使用行政手段干預也要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內在要求,這樣才能確保“保增長”的一切行為措施不偏離市場經濟的正確軌道。 四防橫向攀比、各地競相爭速度、比政績的傾向。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們發現在有些地區之間,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水平和受金融危機影響相近的地區之間,不甘落后,互爭前列,比投資增幅高低,比所鋪攤子大小,比項目多少,最終比增長速度快慢,競相充當率先實現經濟復蘇的“領頭羊”、“排頭兵”。這其中體現的強烈的進取精神和競爭觀念,固然有值得肯定的因素,但不問其動機何在,一味相互攀比的做法不可取,不可倡導。 因為我們國家大,各地發展基礎、優勢和實力千差萬別,即使在同一省、市,市縣之間發展狀況也大相徑庭,如果脫離實際、不顧條件,大家熱衷于橫向攀比,盲目地與其他地區比投資規模、賽增長速度、爭經濟復蘇的名次,其結果勢必會滋生許多嚴重弊端。要防止和克服這種傾向,一方面要求各地政府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從對GDP的崇拜中解放出來,從傳統的政績意識中解放出來,既要有“造福一方”的責任意識,也要有立足全國的大局意識,以求真務實精神將本地區的經濟速度和效益、數量和質量有機統一起來,義無反顧又矢向一致地沿著科學發展道路發展地方經濟、造福一方人民。另一方面,要完善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系、法紀制約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幫助和引導干部樹立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國家公務員(新大綱)申論熱點:保增長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國考申論熱點預測: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