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司法考試網
 動態資訊  政策指南  指導大綱  經典案例  法規集成  司法解釋  培訓課程   司考教材  司考論壇 
 卷一:|歷年真題|模擬試題|學習指導  卷二:|歷年真題|模擬試題|學習指導  卷三:|歷年真題|模擬試題|學習指導  卷四:|歷年真題|模擬試題|學習指導 網校課程
地區信息

2010年司法考試講義解讀法理學之法與道德的區別

作者:不明   發布時間:2009-12-01  來源:網絡
  • 文章正文
  • 網校課程
  • 資料下載
  • 圈子話題
  • 論壇
  1。生成方式上的建構性與非建構性。法在生成上往往與有組織的國家活動相關,由權威主體經程序主動制定認可,具有形式上的建構性。道德在社會生產生活中自然演進生成,不是自覺制定和程序選擇的產物,自發而非建構是其本質屬性。 
  2。行為標準上的確定性與模糊性。法有特定的表現形式或淵源,有肯定明確的行為模式和法律后果,因而具體確切,可操作性強;同時,其被任意解釋和濫用的余地小,易排斥恣意擅斷。道德無特定、具體的表現形式,往往體現在一定的學說、輿論、傳統和典型行為及后果中,其對行為的要求籠統、原則、標準模糊,只具一般傾向性,理解和評價易生歧義。 
  3。存在形態上的一元性與多元性。法在特定國家的體系結構基本是一元的,法律上的決策一致是其本性和要求,而這種決策上的一致是通過程序上的正統性達致的。由於信念和良心是道德的存在方式,因而道德在本質上是自由、多元、多層次的。與此相關的士法律評價的共通性與道德評價的個體化。 
  4。調整方式上的外在側重與內在關注。法一般只規范和關注外在行為,一般不離開行為過問動機,其所有縝密的設置都主要針對外在行為。道德首先和主要關注內在動機,不僅側重通過內在信念影響外在行為,且評價和譴責主要針對動機。 
  5。運作機制上的程序性與非程序性。法式程序性的,程序是法的核心。道德的重心在於義務或責任。 
  6。強制方式上的外在強制與內在約束。法與有組織的國家強制相關,通過程序進行針對外在行為,表現為一定的物質結果。道德在本質上是良心和信念的自由,因而強制是內在的,主要憑借內在良知認同或責難。 
  7。解決方式上的可訴性與不可訴性。可訴性是法區別于一切行為規則的顯著特征。此外,法的可訴性還意味著爭端和糾紛解決的終局性和最高權威性。道德不具有可訴性,主要表現為無形的輿論壓力和良心譴責,且輿論的評價或譴責往往是多元的。 
   輔導科目
課時數
免費試聽
學費
在線購買
130
¥600
61
¥300
     ·真題班
28
¥250
52
¥250
271
¥1400
16
¥50
5
¥50
6
¥75
熱門資料下載:
司法考試最新熱貼: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報考直通車
 
·報名時間:6月網報7月確認。
·考試時間:2010年9月18、19日。
                       MORE>>
                       MORE>>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性欧美在线se |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 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欧洲日本欧美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 尤物在线视频国产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