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秀時評:人口普查的宏大敘事要從細節入手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1-0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人口普查是宏大敘事,尤需從細節入手,力求精益求精。如何確保信息不外露,嚴格保護居民隱私?如何調動普查對象的積極性?如何更好地把錢花在刀刃上……這都考驗著政府部門的智慧和決心,育路公務員考試網在此整理
“2010年11月1日至10日,人口普查員將統一著裝佩戴證件進行入戶登記工作,請依法支持配合。”日前,北京市的手機用戶都收到了這樣一條短信。11月1日零時,是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點,全國600多萬名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這一天走進4億多戶住戶,查清查實全國人口狀況。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發生在2000年,至今已是整整十年。人口普查被稱為和平時期最大的社會總動員,不獨我國,世界其他各國也都進行人口普查,其意義涉及方方面面,自然不容小覷。這次人口普查不同于以往,有更多亮點,比如,為更好地推進人口普查工作,國務院頒布《全國人口普查條例》,該條例已于6月1日正式施行。再比如,超生人口可落戶,境外人員也被納入普查對象。
正因為意義重大,更需一絲不茍。人口普查是宏大敘事,尤需從細節入手,力求精益求精。
其一,如何確保信息不外露,嚴格保護居民隱私?我們看到,普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戶口登記狀況、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社會保障、婚姻、生育、死亡、健康自評、住房情況等。高達10%的被普查者要填寫40多項的長表。顯然,一旦信息泄露,對當事人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應該看到,不同于上次人口普查,這一次,我們的相關法律已經出臺。去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首次增設了侵犯個人信息安全犯罪的條款。同年10月16日,兩高共同出臺的《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四)》公布實施。而剛實施的《全國人口普查條例》也規定,人口普查對象提供的資料應依法保密。這些法律法規的出臺和健全,對保護居民隱私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當然,徒法不足以自行,而且普查員多達數百萬,管理工程十分浩大,如何確保每個人的操守都值得信賴,需要嚴謹更嚴謹、嚴肅更嚴肅。
其二,如何調動普查對象的積極性?盡管如實提供個人情況是普查對象的義務,提供虛假材料將被懲處,但基于歷史教訓看,仍有太多的人不配合。之所以不配合,一是反感,比如有普查員聲稱要帶警察上門,再加上此前某地抓捕一作家,竊用人口普查的名義,讓人心有余悸。二是擔心,這次普查最值得激賞的亮點之一就是超生人口也可以落戶,這勢必激發超生家庭如實申報的動力,但仍然有不少人擔心會秋后算賬。相關部門不妨多一些人性化舉措,媒體報道了這樣一個令人欣慰的例子:日前,北京市一位市民給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寫了一封電子郵件,信中談了他對入戶登記的擔憂,以及對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建議。馬建堂立即回信,表示“讀后很受感動”,并稱人口普查公眾確實很辛苦,非常不容易,希望大家都來理解和配合。官員的此類舉動無疑有利于調動普查對象的積極性。
其三,如何更好地把錢花在刀刃上?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普查員是600萬名,這一次普查員恐怕只多不少。據悉,北京的人口普查需要10萬名普查員,將耗資2.9億元人民幣,全國范圍呢?想必費用驚人。人口普查工作量和難度都大,統計人員多,耗資實屬正常,但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需要強化監督。日前有媒體報道,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還未開始,但指責它浪費數百萬美元的批評已不絕于耳。檢察部門指責人口普查局沒有嚴格控制支出,有些人甚至什么都沒做,就已領工資了。美國的教訓,值得我們警醒。
當然,人口普查并非普查人口,全國人口普查的三大要點是“畫地圖、查房子、數人頭”。因此,我們不能光把眼睛盯在人口上,還要把目光聚焦在畫地圖和查房子上。令人欣慰的是,不少部門已經表示,在普查人口時,將全面掌握哪些建筑需抗震加固。如何忠實而全面地承擔“畫地圖、查房子、數人頭”的重任,這確實考驗著政府部門的智慧和決心。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