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考沖刺:數字推理題的“國考思維”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2-01 08:52:2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近兩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數字推理題目趨向于多題型出題,并不是將擴展題目類型作為出題的方向。因此,在題目類型上基本上不會超出常規,因此育路教育網建議考生在備考時要充分做好基礎工作,即五大基本題型足夠熟練,計算速度與精度要不斷加強。
首先,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近兩年來數字推理題目出題慣性并不是以新、奇、變為主,完全是以基本題型的演化為主。特別指出的一點是,多重數列由于特征明顯,解題思維簡單,基本上可以說是不會單獨出題,但是通過近兩年的各省聯考的出題來看,簡單多重數列有作為基礎數列加入其它類型數列的趨勢,如2010年9.18中有這樣一道題:
【例1】10,24,52,78,( ),164
A. 106 B. 109 C.124 D. 126
【答案】D。其解題思路為冪次修正數列,分別為32+1,52-1,72+3,92-3,112+5,132-5,
故答案選D。
基本冪次修正數列,但是修正項變為簡單多重數列,國考當中這一點應該引起重視,在國考思維中應該有這樣一個意識,冪次的修正并不僅僅為單純的基礎數列,應該多考慮一下以前不被重視的多重數列,并著重看一下簡單多重數列,并作為基礎數列來用。
下面說一下國考中的整體思維,多級數列,冪次數列與遞推數列,三者在形式上極其不好區分,冪次數列要求考生對于單數字發散的敏感度要夠,同時要聯系到多數字的共性聯系上,借助于幾個題目的感覺對于理解和區別冪次數列是極為重要的。
對于多級數列與遞推數列,其區分度是極小的,幾乎看不出特別明顯的區別,考生在國考當中遇到這類題目首先應該想到的就是做差,通過做差來看數列的整體趨勢,如果做差二次,依然不成規律,就直接進行遞推,同時要看以看做一次差得到的數列是否能用到遞推中。
【例2】(國考 2010-41)1,6,20,56,144,( )
A. 384 B. 352 C.312 D. 256
【答案】B。在這個題目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遞推規律,即(6-1)×4=20,(20-6)×4=56,(56-20)×4=144,因此(144-56)×4=352。這個規律實際上就是兩項做一次差之后4倍的遞推關系,也就是充分利用了做差來進行遞推。
【例3】(聯考 2010.9.18-34)3,5,10,25,75,( ),875
A. 125 B.250 C. 275 D. 350
【答案】B。這個題目中,其遞推規律為:(5-3)×5=10,(10-5)×5=25,(25-10)×5=75,
(75-25)×5=250,(250-75)×5=875,故答案為B選項。
聯系起來說,考生首先應當做的是進行單數字的整體發散,判斷數字推理中哪幾個題目為冪次或冪次修正數列,其次需要做的就是進行做差,最后進行遞推,遞推的同時要考慮到做一次差得到的二級數列。
這里針對許多學員遇到冪次修正數列發散不準確的問題,提出這樣一個方法,首先我們知道簡單的冪次及冪次修正數列可以當成多級數列來做,比如二級和三級的等差和等比數列。在2010年的國考數字推理中,我們發現這樣一道數字推理題:
【例4】(2010年國家第44題)3,2,11,14,( ),34
A.18 B.21 C.24 D.27
我們可以看出,這個題中,未知項在中間而且是一個修正項為+2,-2的冪次修正數列。從這里我們得到這樣一個信息,國考當中出題人已經有避免冪次修正數列項數過多,從而使得考試可以通過做差的方式解決冪次修正數列的意識。未知項在中間的目的就是變相的減少已知項數,避免做差解題。
因此,在今后的行測考試中,如果出現未知項在中間的數字推理題目,應該對該題重點進行冪次數的發散,未知項在中間,本身就是冪次數列的信號,這是由出題人思維慣性而得出的一個結論。
這一思維描述起來極為簡單,但是需要充分考慮到國考出題的思維慣性,對于知識點的擴充要做好工作,然后再聯系起來思考,在運用的時候要做到迅速而細致,這才是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察的方向與出題思路。
育路教育網預祝參加2011年公務員考試的考生一切順利!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