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21公務員聯考申論模擬試卷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2-04-1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西方文化的沖擊和新型媒體的快速傳播,會衍生“嘻哈”文化和“解構”心態。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逐漸滲透到我國社會之中,直接沖擊我國主流價值觀。目前,以手機、互聯網為主的新興媒體在“嘻哈”和“解構”過程中推波助瀾,對塑造良好社會心態產生消極影響。
國家十二五規劃首次寫到了培育社會心態,明確提出“弘揚科學精神,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輔導,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這說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社會心態問題的高度重視,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體現,是將民生保障的領域從物質的層面,延伸到了精神的層面,進一步深化了對民生內涵的認識。實踐表明,健康的社會心態能有效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不良的社會心態則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困擾,甚至拖后腿。
2.當下不良的社會心態在輿論上的主要表現是預設立場、不問是非、放縱情緒,全稱判斷泛濫。全稱判斷是指斷定一類事物的全部都具有或不都具有某種屬性的判斷。在社會問題上,指的是將同一個特征歸屬于團體的每個成員,而無視成員間的個體差異。比如所謂“農民皆短見”、“工人都團結”、“富人全黑心”、“官員必腐敗”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全稱判斷能幫助我們簡化世界,減輕認知、理解和敘述的負擔;但對于復雜的社會現象,對嚴肅負責的研究者、觀察者、評論者和報道者來說,應當以批判警醒的姿態反省自己的公共言論,是否有濫用全稱判斷、放縱不良情緒之嫌。
改革開放后開放包容的思想成為社會輿論的主流,但思維固有的慣性頑固地沉淀在每個人的思想深處,濫用“全稱判斷”,放縱刻板偏見的現象,在虛擬網絡上最典型。
以藥家鑫案為例。一審判決后,受害者家庭放棄民事賠償,而“我們想對藥家鑫父母說:我們農村人并不難纏!你們應該低下你們高昂的頭!”的表態,被認為是回敬狂傲富人的一記“響亮耳光”,而受到網友喝彩。西安音樂學院原大三學生藥家鑫開車撞傷張妙后又連刺8刀致對方死亡,后自首交代作案動機是因擔心張妙記住其車牌號,“農村人難纏”,“以后可能會沒完沒了地找我父母要錢”,為逃避法律責任而實施的殺人滅口。而受害者家人試圖以放棄賠償來證明“我們農村人并不難纏!”其實,農村人難纏與否,既不是藥家鑫一人所能定義,也不是受害者一家能充分證明。這種“我們農村人并不難纏!你們應該低下你們高昂的頭!”帶著意氣之爭的話,聽起來解氣,仔細推敲卻很天真。弱勢群體之所以弱勢,社會原因是根本。因弱勢而呈現出一些性格弱點不僅不應成為社會歧視的理由,而應該是整個社會反思的邏輯起點。其實,從報道中我們早就了解到受害者家庭的艱難,如果沒有民間資助的支撐,想必受害者家庭很難做出放棄賠償的選擇。
藥家鑫案受害者激起了眾多網友的同情心,無數人為之奔走呼號,不分城鄉貧富,這無疑是化解彌合貧富階層裂痕的元素,是城鄉放下傲慢與偏見的嘗試,但受害者家庭在放棄賠償的理由上,不知不覺中與藥家鑫運用了同一個“全稱判斷”的邏輯,把個體當成一個群體一個階層的代表。受害者家庭成員在無限悲情下產生這樣想法并不值得大驚小怪,可悲的是,張家這一表態竟引來眾多網友叫好,所折射出的危險社會心態實在令人擔憂。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