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21公務員聯考申論模擬試卷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2-04-1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注意事項
1.本次申論考試是對應考者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常用公文的寫作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測試。
2.作答參考時限:150分鐘。其中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申論各題均在答題卡上規定位置作答,準考證號須用2B鉛筆填涂,答題須用藍、黑色墨水筆(圓珠筆)作答,在作答時,不得使用本人姓名,答題中凡出現本人姓名者作違紀處理。
二、給定資料
1.一個成熟、文明的民族,應該有建設性的健康心態。當前,我國社會心態存在不少問題,一些方面已出現了失衡的傾向。如日本發生的核泄漏事件,引發我國國內一度出現鹽“慌”,非理性搶購行為反映的正是背后浮躁、焦慮、不淡定的虛弱心態。在這種形勢下,培育健康的社會心態、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建設性意義。
社會心態反映著社會風氣、人們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積極健康、樂觀豁達、奮斗進取的良好心態,能夠為個人和社會進步提供堅實的心理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消極悲觀、扭曲變態、頹廢陰暗的不良心態,不僅影響個人生活和前途,也會影響社會健康發展。
從總體上說,當代中國人的社會心態已經趨于開放進取、理智成熟、多元包容。但不可忽視的是,社會心態仍處于不斷調整、適應、分化的動態過程之中。由多種主客觀因素引發、集聚、演化并逐漸累及下來的社會心態,不符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不符合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幸福生活的需要。
利益訴求渠道不暢易惡化社會心態。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和任何時代,都會存在民眾利益訴求問題。心理疏導源自利益疏導,能否有效疏通民意訴求渠道,是安撫、改善、調整社會心態的必要手段。當正當的利益疏導渠道被堵塞之后,公眾的社會心態便會發生急劇變化,他們會產生失望、憤怒的感覺,隨之,尋找其他方式表達利益訴求,導致正常的利益期待演化成為惡化的社會心態。
城鎮化及大規模人群流動易造成沖突混亂心態。社會學研究表明,人的遷徙、遷居會帶來價值觀念碰撞、文化沖突和生活方式不適等諸多變化。當遷徙的人群適應了當地的新文化后,眼界會更加開闊。反之,則難以接受和融入當地文化,便很可能產生強烈的不適感,嚴重的會導致心理疾患。在我國,城鎮化過程還將持續推進,城鄉差異、異鄉文化都容易造成人們的心態失衡。“北漂”、“蝸居”現象懸浮的無根、排斥、迷失的心態依然比較普遍。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