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以來,中國迎來了入冬以來的最大范圍的雨雪天氣,波及30余省區市。華北部分地區出現大到暴雪天氣,河北、山西境內多條高速公路和國省道干線被關閉或嚴重擁堵,數萬車輛和人員滯留在路面。石家莊遭遇54年最大降雪,降雪還造成7個省市區21條高速局部交通中斷。
看了這個報道,讓人馬上就想到去年年初,我國南方出現了特大雨雪冰凍災害。其災害性天氣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危害程度深,多數地區為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區為百年一遇。持續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造成多種災害并發,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工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受到極大影響。天氣變化對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這既有大自然變化的因素,也與人類日益重視氣象科學、增強應對意識和能力密切相關。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是及時因應天氣變化組織好公共服務工作,防范和減少災害性天氣給社會生產生活造成的損失。筆者認為,國家有必要盡快出臺國家《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統一規范氣象災害防御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工作,保障和促進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為實施氣象防災減災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體系。
近日央視報道畫面上的寒流、大風、陰雨、暴雪,頓覺今年的冬天來得特別早。有些居民過冬的物質還沒有準備好,有些地區提供暖氣還沒有正式開始;運輸樞紐遭遇中斷,出行交通造成不便,甚至部分物價陡然上漲。突如其來的極端天氣不僅再度考驗著居民百姓和政府部門,而且這次暴雪災害,讓氣象立法變得空前急迫起來,呼喚著《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盡快出臺。以加強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的我國防災減災工作,增強防御極端天氣氣候災害能力。
《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的出臺能對我國氣象災害概況、氣象災害防御管理體制、氣象災害預防措施、氣象災害預警、氣象災害應急、氣象災害應急救援、防雷行政許可、氣候可行性論證等方面,進行了較全面的規范。進而從災害風險防范的角度,建立區域綜合災害災情的預報和預警,更科學而全面地指導巨災防范,特別是巨災應急處置,以提升我國對災害天氣或極端天氣氣候的監測、預測、預報和預警水平。同時,面臨氣象災害及其次生和衍生災害,可以明確了政府有關部門的責任和有關單位的權利與義務,切實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職能交叉、職能不清、多頭管理、管理缺位的現象。并完善跨省區、多部門聯動的防御體系,堅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強化協同作戰、密切配合、迅速反應的整體功能。以實現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提高抗災和保障能力;加強應急體系和機制建設,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加強對現代條件下自然災害特點和規律的研究,提高防災減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