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申論熱點:由問題疫苗反思藥品監督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04-1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背景資料
(1)人民網報道:2005年10月下旬,遼寧省黑山縣爆發了禽流感疫情,并呈現迅速蔓延之勢。經專家確認,假禽流感疫苗在當地的使用是造成此次疫情發生和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2)人民網報道:2003年,徐州警方一次查獲了24萬盒假狂犬疫苗包裝,震驚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一段時間以來,江西、江蘇、山西等地紛紛曝出假狂犬疫苗事件,有的地方還發生了假疫苗致人死亡的惡性案件。
(3)新華網北京2006年12月14日電 近年來,全國狂犬病發病數呈逐年上升趨勢,疫情形勢十分嚴峻,近一段時期又出現了假狂犬病疫苗致人死亡的事件。為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切實加強對狂犬病疫苗生產、流通和使用的監督管理,確保群眾用藥安全有效。
(4)由《中國經濟時報》刊發的署名深度報道,揭露山西省疾控中心違背國家《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撤消生物制品配送站,成立生物制品配送中心并將該中心交給“衛生部部屬企業北京華衛時代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進行市場經營,出現問題疫苗。從2008年開始,山西省內有近百名兒童不明病因致死、致殘或引發各種后遺病癥,問題“疫苗”成為最大懷疑對象。
二、產生原因
(1)需求量大,疫苗供求嚴重短缺。受暴利驅使,一些不具資質的企業和個人也倒起疫苗。
(2)信息不對稱。生產者知道疫苗的實際成分,而消費者本身并不具備專業知識去監測廠家生產的疫苗,無法鑒別真偽,生產者就有機可乘。
(3)工藝技術落后等原因,部分國產疫苗質量不達標,監管部門亦缺少對這些疫苗大規模上市后的系統評價,嚴重影響疾病預防的效果。
(4)法律的切實執行不到位。有些部門不把法律當回事,做假就不會消失。
(5)“批簽發”管理漏洞。國家藥監局不可能親自監督各地的批簽發執行情況,而負責執行批簽發的中檢所系統缺少有效的外部監督。
(6)“冷鏈系統”斷鏈。疫苗出廠時合格,并不意味著使用時也合格。疫苗對溫度敏感,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可能對疫苗質量產生影響。因此疫苗必須按要求進行儲存、運輸,否則就可能造成安全上的不確定性。
(7)部分接種單位受利益誘惑違反條例,私自購進疫苗,監管體系短腿造成假疫苗滿天飛。
三、采取措施
國家的相關規定早就對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人員的執法行為做出了明確規定,并強化了藥品檢驗機構及人員的責任。所以,監管的漏洞并不是制度的缺失,而是制度的失靈。因為,對于任何制度,最終執行的都是人,所以,要“激活”失靈的藥品監管制度,就必須強化對監督人員的監管,做到公開、透明、獨立、專業、誠信、可問責,這方面既要有道德的教化,更要有法制的強制。
(1)加強生產環節的監管。分析已發現的假疫苗來源,不排除一些正規藥品生產廠家超范圍生產疫苗的情況。
(2)準入門檻從嚴。必須有資質、有經驗的企業才能進入,招標過程公開透明,接受陽光監督。
(3)加強流通環節的監管。政府在重審批的同時,也應該提高動態監管的能力,不讓沒有資質的人經營疫苗。
(4)出臺冷鏈管理的標準,儲存和運輸疫苗的任務可以由各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可進行有償服務,以保證足夠資金,使冷鏈系統持續運行。
(5)明確問責機制。一個有效的監管體系必須有一套嚴格、透明的問責機制,監管機構必須為監管結果,特別是監管不到位負責。
(6)接種點做好疫苗把關。不從沒有資質的苗販子手中進貨,并做到每一針疫苗都按規定有登記。此外,由于部分廠家在疫苗外包裝上印有防偽電話,接種點如果不確定疫苗的真偽,可撥打電話甄別。
(7)對接種者而言,由于疫苗有效期有限,同時對保存條件要求很高,溫差太高很容易導致疫苗失效,所以一定不要貪圖便宜,抱著僥幸心理在非正規的醫療機構注射疫苗。
(8)發展民間監督。培育獨立于政府之外的民間監督、檢測機構,強制要求疫苗生產企業向社會全方位開放,接受整個社會的監督。
(9)增加財政撥款。每年財政撥款不足的經費部分由疾控部門自己創收解決,其中一塊就來自接種二類疫苗。應及早改變以疫苗補經費的現狀,讓疫苗徹底回歸公益。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