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不怕質疑 怕唯分數論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09-2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目前,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推行對領導干部的公開選拔。公選越來越透明,也為群眾監督創造了條件。前不久,沒有教育從業經歷、年僅25歲的許高逢通過公開選拔,被任命為海南省臨高縣教育局副局長,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為什么排名第一的陳志沒有考上應考職位,反而排在第二的許高逢被任命?臨高縣是否存在徇私舞弊?25歲的小伙子有無能力擔任縣教育局副局長?許高逢是否符合報名的資格要求?”一時間,網上質疑不絕于耳。
有質疑者,也有支持者。支持者指出,在進步面前,我們更應該用掌聲來歡迎,而不是抱著莫須有的質疑來謾罵。
臨高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柏萌說,大家對人事制度改革的關注,和對此次副局長任命的熱議是好事。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公開進行,最終目的就是希望廣大群眾參與、監督。
29歲的市長、23歲的副局長等等,都曾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人事監督的事件越來越多,有助于推動公選這種人事制度。盡管“80后、85后進入政治舞臺”一再引發人們關注的熱情,質疑聲也鋪天蓋地,但沒有人質疑群眾監督權利的增加對于公正選拔人才的作用。
然而,有觀察者認為,目前各地公選存在的問題,不在于個別人的身份、年齡引發的質疑,而是在選拔范圍和程序的設計上,還存在不少需要探討完善之處。只有一年多的工作經歷,就可以當副局長,即使筆試和面試成績優秀,但沒有足夠的積累,沒有實績的證明,其能力是否能得到充分確認?
有人撰文認為,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一個問題是唯分數論。“不在疆場中選人,而在考場上選人”。比如,有的崗位一年四季沒幾件事做,完全可以把大量的工作時間用于備考,而有的崗位一年到頭從早忙到晚,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備考,讓這兩種人去赴同一場考,其結果不考而知。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