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大學開設公考課:職業素養更需提升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11-1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劉海燕
日前有媒體報道,某大學法政學院將《申論》和《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兩項公務員筆試科目作為該學院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的必修課,以幫助大學生順利通過公務員考試。但筆者認為,開設公務員課雖然對大學生有所幫助,但久在象牙塔中的他們更缺乏的是職業教育,大學不如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讓他們盡快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角色轉變。
以目前百萬人報考國家公務員,數百萬人報考地方公務員的現實情況來看,公務員已占據高校學子求職崗位列表中第一的位置。大學開設公務員筆試課,在當下大學生報考公務員的熱潮中,在求職難、就業難的現實中,打著“幫助大學生順利通過公務員考試”的旗號,似乎頗有“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的味道。
筆者不禁擔憂,大學開設公務員考試必修課,要把大學生們引導向何處?是引導考生都爭當公務員嗎?可目前的事實是,公務員雖然報考很熱,但每年招錄人數并不多,以國家公務員考試為例,140萬考生要競爭1.6萬個職位。更關鍵的是,國家公務員主管部門已加大政策引導力度,招錄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驗的人員比例越來越大。如果大學畢業之后不想當公務員呢?開設這種必修課,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想想看,大學四年,擺在大學生們面前的除了學業之外,還有考研、出國、考各類資格證等。何況就算大學生們通過了公務員筆試科目的考核,也不能保證能被錄用為公務員呀!
此外,公務員筆試必修課歸根到底仍是屬于學業性質,而要成為一名公務員,還要經過面試、體檢、政審等環節。在歷年的公務員招錄中,筆試得高分,面試不過關而被淘汰的大有人在。高校與其幫助大學生擠公務員這個獨木橋,不如切實引導他們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幫助他們盡早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完成從書本知識到崗位實踐的轉變。
職業素養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引導大學生在掌握學業知識的同時,通過實習、見習、參加社會活動,或聆聽職業培訓講座,增加職場經驗和知識,讓他們熟悉職場中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以及需要具備的各種職業能力,這才是更為切實的“急學生所急,想學生所想”。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