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碗族”的根源 就業“國進民退”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1-2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考碗族”的根源 就業“國進民退”:
近年,持續火爆升溫的公務員考試催生出了一個特別的族群―“考碗族”。“碗”特指比喻為“飯碗”的工作機會。考上中央國家機關一級的被稱為“金飯碗”,直轄市、省級的是“銀飯碗”,往下依次是“銅飯碗”“鐵飯碗”。盡管“碗”不同,但目標卻殊途同歸,希望通過考試改變命運。育路教育網在此祝愿所有考生備考試順利!
為何要一門心思地考公務員?考友多數是這樣的回答:“就業壓力大,能找到對口的工作不容易。所以考公務員也是無奈之舉。
筆者認為,盡管在多個場合、國家有多個部門均堅決否認“國進民退”的說法,但是,拋開民企和國企在經濟領域的博弈,年輕人一窩蜂地去靠公務員,尋找各種關系進入政府部門,公務員成為年輕人就業首選。至少在就業領域,我們不是也看到了另一種“國進民退”嗎?知名媒體評論人、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說在日前發表的《停滯的年代》一文中說:“目前在這個社會內部,停滯甚至衰退之感卻蔓延到教育、商業、媒體等領域。沒有什么比年輕人的個人選擇更能標志這種停滯了。十年前,大多數大學畢業的青年渴望進入外資公司、私營企業、自行創業,而現在,他們蜂擁式地要考取政府公務員、進入國有企業。官僚系統把權力與財富集中一身,它試圖摧毀一切挑戰者,不管是大學自治精神私營企業。目前迅速膨脹的官僚系統,正在毒害整個社會精神,令創新、自主、自由的力量無處容身。”
這段發人深省的話,猶如一把利器刺穿了一直蒙在人們臉上的一塊厚重粘濕潤的毛巾,我大口呼吸到了新鮮空氣。一位真正的作家,不正是應該把那些人們只朦朧感受到、想說而又說不出的話、一針見血的指出嗎?
如果說,以壟斷國企為代表的官僚機制擠壓就業成僅僅是公眾的一種感覺的話,那么,有更多的經濟學家則以更翔實的數據給我們展現了就業方面是如何“國進民退”的。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數年前就撰文認為,周認為,全世界一般的就業規律是,65%―80%的勞動力在中小企業就業,一個國家一般中小企業占97%以上;而我國中小企業近年來卻在逐漸減少。中小業主創業難,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準入門檻高、管制過多,亂收費、亂執法普遍存在,另外就是金融服務體系跟不上,中小企業融資難。由于政府各部門的收費罰款增加,各種管制越來越嚴,從1999年到2004年,倒閉810萬戶個體工商戶,2005年關閉30萬家企業,至少損失2200萬個就業機會。因此,周天勇建議,放松政府對創業的管制,清理各種對創業和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的收費罰款,合并和減少政府及行政性事業機構繁多的執法,容許和規范民間借貸,大力發展能容納大量勞動力就業的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以避免高失業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危機。
從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被擠壓而帶來的就業難,到年輕人一窩蜂的報考公務員,我們不是清楚的看到了就業方面的“國進民退”嗎?曾是改革開放主力軍的企業家們發現行業門檻的“天花板”無處不在。沒有政府的保護與銀行的扶持,在每一次經濟危機和宏觀調控面前,他們毫無自保能力。
實際上,30多年的改革開放,就是一部政府邊界不斷退出的歷史。改革開放,放權讓利,放開搞活。但眼下的現實卻是政府的權力邊界越來越大,個體的個人空間越來越小。 “官二代”、“富二代”出現預示著社會階層在日益固化。社會上下層通過高考的渠道日益被堵塞,“就業比爹”成為現實,考研大軍也一再擴大。難道這一切,還不夠說明“國進民退”的現實嗎?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就業乃是民生之本,希望在民企能有一場新的放權讓利,重新激發國人新的創業熱情,以創業促就業,還利于民,還富于民,如此,則民富則國安。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