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共基礎知識強化過關訓練題十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2-04 09:32:4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下面是育路教育網編輯整理2011年公共基礎知識強化過關練習題,供大家參考一下。祝愿所有考生考試順利!
論述題
根據黨的十六大報告的精神,試述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者之間的關系。
答案提示:論述題
【要點】正確認識和把握“三個文明”的本質關系,對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類社會是經濟、政治和文化形態的有機統一體,人類文明也是由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構成的統一體。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都是人類社會實踐的偉大成果。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我們必須堅持全面的發展觀,“三個文明”一起抓。物質文明處于基礎和中心的地位。“三個文明”一起抓,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歸根到底要受到物質文明發展水平的制約。離開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物質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就有失去基礎的危險。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包括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政治體制、政治思想文化等內容。政治文明的發展受一定的經濟文化發展的制約和影響,同時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不僅是促進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有力杠桿,而且決定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提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僅是滿足和提高小康社會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觀要求,而且構成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經濟、政治建設的同時,能否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僅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協調、和諧與穩定,而且關系到能否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持久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關系到經濟、政治發展能否獲得持續的后勁和擴張力。
育路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