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都知道,全國的公務員錄用考試筆試成績中,申論的分數偏低,中央、國家機關的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的平均分數僅為30~40分。何以至此?主要原因是:考生的基礎比較薄弱,在復習備考中,不得要領。愚以為,要想在申論考試中取得高分,必須在復習中緊緊抓住以下幾個最為緊要的問題: 1、掌握寫作模式與解題模式 現在距考試,僅有三、四個月的時間,復習時間緊迫,如果從申論的應試基礎知識學起,肯定是來不及了。怎么辦?我們以為,當下之計,最簡潔的策略,就是從申論各類型試題的基本框架、基本模式直接入手,迅速掌握各題型的寫作模式和解題模式,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種題型的寫作模式和解題模式可以區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基本題型的寫作模式。我們知道,申論試題有三大基本題型:其一,概括給定資料的主要內容或主要問題;其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對策;其三,寫作一篇議論文或某種公文。 另一類是新題型的解題模式和寫作模式。 2、演練近年真題 所謂近年真題,是指近幾年公務員錄用考試的試題。人所共知,真題不大可能重新拿出來再考,那么為什么要演練它呢?我們認為,演練真題的意義有二:一是通過演練真題,可以加強對寫作模式的理解和運用;二是通過演練真題,有助于加深對新的命題趨勢、特點的理解,強化對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的把握。近年全國的公務員錄用考試中,有不少好的試題,其中有幾套題更具典型性、代表性,值得考生關注: 2006年,北京申論試題; 2006年,山東申論試題; 2007年,北京申論試題; 2007年,國家申論試題; 2008年,山東申論試題; 2008年,國家申論試題。 3、研究現實熱點 我們所說的“現實熱點”,指的是與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密切相關的重要現實問題。近年申論的每套試題,都圍繞某一現實熱點,提出問題。“熱點”往往與當年發生的重大事件或尖銳問題相關。考生要取得高分,必須在備考中,熟悉和掌握社會現實熱點。但是,要做到這點,光靠通過媒體了解“新聞”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新聞”主要是提供事件的“”,而申論考試主要是考查考生對“”的政策性思考,進而實現對考生實際能力的考查。所以,考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必須認真閱讀關于政策性“思考”的有關資料。根據我們的了解,如下資料可作為掌握“熱點”的重要參考: 《半月談》; 《新華文摘》; 《理論熱點面對面》; 《十七大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 4、自學與聽輔導相結合,“階段漸進式”復習 自學無疑是備考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有的考生認為,公務員考試的復習比較簡單,只要臨考前買上一、二本書,翻看一下就可以了。我們認為不然。自己看書自學備考,是有作用的,但作用有限。輔導書內容大多比較全面,但不夠精煉,實戰性、可操作性差,針對性不強,給人的印象不深,課堂培訓正可以彌補書籍的不足。二者應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考生不妨把自學與聽輔導結合起來,跟隨輔導班,看書自學,采取“階段漸進式”的學習方式: 參加基礎強化班——參考相關輔導書,掌握基本題型及新題型的寫作模式和解題模式; 參加考題精講班——參考相關輔導書,通過對真題的解剖和演練,掌握解題規律及解題訣竅; 參加沖刺精講班——參考相關輔導書,掌握重點、難點和命題方向; 參加預測押題班——參考相關輔導書,掌握命題方向的基本點,特別是重要問題的相關范文。 5、時間安排 考生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申論的學習時間與步驟。就大多數考生而言,我們認為,從當下開始,一直到考試,可分為以下幾個時間段進行復習: 8~9月,結合真題,以掌握寫作模式為主; 10月,以演練真題為主,進一步消化、掌握模式; 11月,在熟悉社會熱點的同時,以演練模擬題和熟悉范文為主。 以上僅是一點建議,僅供考生在復習中參考。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申論模擬試卷及參考剖析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