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司法考試網
 動態資訊  政策指南  指導大綱  經典案例  法規集成  司法解釋  培訓課程   司考教材  司考論壇 
 卷一:|歷年真題|模擬試題|學習指導  卷二:|歷年真題|模擬試題|學習指導  卷三:|歷年真題|模擬試題|學習指導  卷四:|歷年真題|模擬試題|學習指導 網校課程
地區信息

09年司法考試法理學名師講義之法的特征

作者:不明   發布時間:2009-06-17  來源:網絡
  • 文章正文
  • 網校課程
  • 資料下載
  • 圈子話題
  • 論壇

  (四)法是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社會規范
  1.宗教、道德等社會規范,其內容主要是對主體的義務性要求。
  2.法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不僅為社會主體設定義務,也賦予其相應的權利,義務和權利緊密相連,正是通過這種設定,法才成為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法律具有既關注權利也關注義務的兩面性。
  (五)法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通過法律程序保證實現的社會規范
  1.國家強制力只是保證法得以實現的后盾,即法的實現并不都要動用國家強制力,只有在行為人拒絕履行法所設定的義務時,國家強制力才會體現出來,很多情況下,它只是一種潛在的力量,是保證法律實施的最后力量,而非唯一力量。
  2.國家強制力的使用必須要合法,合法意味著國家強制力的使用要符合實體法的規定,同時也要符合程序法的規定,無程序即無正義,因而國家強制力的運用,必須要嚴格遵循程序法的規定。
  (六)法是可訴的規范體系,具有可訴性
  1.法律作為一種規范人們外部行為的規則(從廣義而言,法律規范包括規則、原則和立法意圖)可以被任何人(特別是公民和法人)在法律規定的機構中(特別是法院和仲裁機構中)通過爭議解決程序(特別是訴訟程序)加以運用的可能性。德國法學家坎特羅維奇對法律下的定義:“法律是規范外部行為并可被法院適用于具體程序的社會規則的總和。”
  2. 法的可訴性有兩層含義:
  (1)可爭訟性。即:任何人均可以將法律作為起訴和辯護的根據。法律必須是明確的、確定的規范,才能擔當作為人們爭訟標準的角色。
  (2)可裁判性(可適用性)。法律能否用于裁判作為法院適用的標準是判斷法律有無生命力、有無存續價值的標志。依此,缺乏可裁判性(可適用性)的法律僅僅是一些具有象征意義、宣示意義或敘述意義的法律,其即使不是完全無用的法律或“死的法律”,至少也是不符合法律之形式完整性和功能健全性之要求的法律。我們徑直可以把這樣的法律稱為“有缺損的、有瑕疵的法律”。它們減損甚至歪曲了法律的本性。
  3.判斷一種規范是否屬于法律,可以從可訴性的角度加以觀察。
   輔導科目
課時數
免費試聽
學費
在線購買
130
¥600
61
¥300
     ·真題班
28
¥250
52
¥250
271
¥1400
16
¥50
5
¥50
6
¥75
熱門資料下載:
司法考試最新熱貼: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報考直通車
 
·報名時間:6月網報7月確認。
·考試時間:2010年9月18、19日。
                       MORE>>
                       MORE>>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牛牛 | 伊人久久精品青青草原 | 天天cao在线视频不卡 | 日本精品一二二区在线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