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網絡實名制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11-0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支持者認為網絡實名制:
1.控制網絡輿論,規范社會秩序
網絡輿論主要由網絡中的媒體言論、論壇和新聞跟帖評論等形式組成,其中既有真知灼見,也有偏激的言論和個人的發泄,更不能排除一些惡意的鼓噪。網絡傳播具有的自由性、交互性和開放性等特點,使得網絡輿論的力量一旦反饋到現實,就時常會對現有的秩序造成挑戰。網絡輿論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促進社會進步,若失去控制,輕則殃及無辜公民,重則引起社會動蕩、造成民情緊張。管理者擔憂的正是網絡輿論的不可控制。實施網絡實名制正是為了通過加強對網絡輿論的控制,從而起到規范社會秩序的效果。
2.加強網絡管理,凈化網絡環境
網絡本身具有網民數量龐大、留言發帖匿名等多重特性,管理比較困難,因此許多不法分子或通過互聯網傳播淫穢、暴力等不良信息,或從事網絡詐騙等非法活動,而破獲此類案件相對來說比較困難。另外,由于網絡的匿名性,在BBS、網絡社區型的公共網絡空間里,會形成很多人身攻擊、隨意謾罵的帖子,造成極壞的社會影響。實施網絡實名制,可以通過加強網絡管理,降低暴力、低俗內容的傳播量,增加真實、科學、負責任的網絡內容,從而使網絡真正成為傳播健康信息、豐富人們娛樂休閑方式的工具,最終達到凈化網絡環境的目標。
3.打擊網絡犯罪,保護網民權利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互聯網以其方便快捷的優勢使得網絡經濟迅速蓬勃發展起來,網購早已走進尋常百姓家。然而,在為人們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時,也有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的匿名性進行網絡欺詐、網絡誹謗等犯罪活動,給網民造成物質上的損失和精神上的傷害。實施網絡實名制,則可以降低網絡犯罪的發生,打擊不法分子,從而保護網民的合法權利不受侵害。良好的網絡交易環境有益于提高電子商務的成功率,也有益于促進貿易的繁榮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4.減少不良言論,穩定社會情緒
網絡傳播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很容易形成片面性的理解,甚至引發影響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不良言論,極易誤導網民的思想,尤其對青少年危害更大。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網民隊伍的迅速擴大,“人肉搜索”引發的網絡暴力事件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實施網絡實名制,會對網絡的煽動、鼓動性內容加以控制和管理,有利于真實內容和正確價值觀的傳播,便于事件真相的發布,從而降低危害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或網絡暴力事件的發生幾率,對穩定社會情緒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對策建議
應遵循的原則:
第一,實施網絡實名制應遵循誠實守信的美德。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優良美德,也是互聯網時代值得提倡的道德基準。誠信是相互的,網民對網絡管理機構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填報真實資料,網絡管理機構也要遵守協議、保障網民的隱私權,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網絡管理機構在實名操作平臺中認定互聯網用戶行為不當的環節,如果采用軟件篩選認定,可能會出現缺乏人性化和安全性不足等問題;如果采用人工檢測認定,則具體落實的工作人員尤為需要講求誠信,避免利用“特權”徇私舞弊。
第二,實施網絡實名制應遵循社會公平的理念。
實施網絡實名制需要在保障網民自由與維護網絡安全之間尋找到平衡點。目前,網絡空間處于混亂無序、缺乏安全的狀態,匿名性的特征使得網絡犯罪時有發生。為使互聯網用戶享用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網民需要理解網絡管理部門的初衷,放棄一小部分自由,讓不法分子無法利用網絡犯罪,廣大網民才能避免犧牲更大的自由。有秩序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有秩序的網絡生活才能體現社會公平。網絡實名制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要放棄部分自由付出的代價小于被網絡犯罪侵害而付出的代價,網絡實名制就可以被網民接受。
第三,實施網絡實名制應遵循法律條文的規定。
無規矩不成方圓。實施網絡實名制是為了規范網絡空間、維護網絡秩序、保障公民權益、打擊網絡犯罪,這是網絡社會正常發展的法律保障和基本要求。但是,如果要充分發揮網絡實名制的積極功效,遏制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需要嚴格遵循現有法規對相關內容的要求,還需要盡快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規條文、引進成功的技術管理制度。有關部門應當在實施網絡實名制的過程中積極總結經驗教訓,吸取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頒布詳盡、周密、切實可行的法律條文,以促進和保障網絡實名制在生活中的實施。
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實施網絡實名制應注意配套制度的建立。
建立健全的實名立法制度。為保障網絡實名制的實施,應完善網絡法規,還要加大執法力度。失去了法律的保障,實施網絡實名制的可行性會大大降低。無數的網絡犯罪現象都在證明,只有在有法可依的條件下,才能對網絡服務提供商、網吧經營者和網民的違法行為進行懲治。
建立面向社會的獎懲制度。政府應鼓勵網絡服務提供商開發積極、健康的上網系統。新加坡政府就提倡其網絡服務提供商開發推廣“家庭上網系統”,幫助家庭用戶過濾掉不健康的內容。迄今新加坡已屏蔽了百余個包含暴力、色情等內容的網站,維護了家庭的和諧。
建立網絡身份的管理制度。網絡身份管理制度要求網絡用戶使用的網絡身份能與自己的真實身份相對應,雖然其他人不能從網絡身份直接判斷出網絡用戶的真實身份,但身份管理系統能將二者一一對應即可。如果出現違法行為,可以通過身份管理系統進行排查核實。
第二,實施網絡實名制應注意個人數據的保護。
網絡實名制在規范網絡空間活動秩序、打擊網絡違法犯罪、維護網絡用戶合法權利的同時,也給侵犯公民個人數據創造了條件。因為,網絡實名制會要求公民將一部分個人信息交由網絡服務提供商保存,如果沒有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機制,網絡服務提供商或者國家機關能隨意獲取、使用這些數據,將會對公民的權利構成極大的危害。
我國目前還沒有規定保護個人數據的法律,只有少數部門有規章對個人數據保護進行了原則性的規定。但是,這種立法模式會導致規定變得零亂而不系統,不利于實現個人數據保護的法律效果。因此,需要有一套比較全面的法律做保障,加大對網友隱私信息的保護。實施網絡實名制后,網絡管理部門和網絡服務提供商的責任也更大,不僅要掌握網絡的運營動態,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還要確保用戶的資料不被泄露,避免造成不良的影響。
第三,實施網絡實名制應注意官商民眾的合作。
實施網絡實名制要在政府的網絡管理部門、網絡服務提供商和廣大互聯網用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夠實現。政府在宏觀上把握方向,網民和網絡服務提供商共同配合執行,三者互相服務,亦互相牽制。
網絡實名制的提出,與互聯網應用和網絡社會發展有著密切關系。網絡改變了人們生產、生活、思維和情感的方式。現實中的人不會因為進入網絡空間而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身的社會經濟地位。網絡社會本質上是現實世界在現代科技條件下的一種延伸,無論它多么特殊,都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現實世界的自由有一定的限度,網絡空間的自由同樣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實施網絡實名制,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