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乃國之根本 為了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波動,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成為了今年必須完成的三項重大任務,我們對其中的任何一項任務都不能掉以輕心。但有越來越多的同志在實踐中自覺地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保民生上,還有更多的同志從理論上呼吁所有發展都要圍繞民生展開,社會群眾更是從感情上對民生建設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與期待。為什么呢?因為無論是體現發展目的還是破解發展難題乃至走出經濟困境,關注民生都是關鍵、是核心、是根本。 首先,關注民生是體現發展目的,保證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試金石。 我們承認,沒有一定速度的經濟增長,就沒有相應的物質財富的增加和社會就業的解決,民生的保障就無從談起;沒有相對的社會穩定,就沒有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環境與前提條件。但再重要、再不可少,這些都只是為了民生問題的真正解決與民生水平的切實提升這一目的服務的工具,是屬于手段層面的內容。 人類社會不論干什么事情,目的與手段都不能等量齊觀,更不能顛倒過來。發展當然是如此。如果處理不好這一關系,就會出現有增長而無發展,有GDP的不斷攀升而沒有民生的改善與提升。這種狀況在過去一些地方的一些發展過程中已經有前車之鑒乃至令人痛惜的教訓。而這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情況之所以產生,就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發展的異化,增長本身成為了目的,穩定本身成為了目的,結果我們很多同志為增長而增長,為穩定而穩定,干了不少活,費了不少勁,不僅事倍功半、得不償失,甚至還種下了苦果,留下了隱患。所以,在今年的工作部署中,我們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這就是,我們的增長是為了保障民生的增長,我們的穩定是為了更好民生的穩定。 其次,關注民生是破解發展難題,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治本之策。 在目前經濟形勢不樂觀的情況下,保增長、保穩定的緊迫性與必不可少性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中國三十年來平均經濟增長速度在9.6%以上,近些年來更是屢屢突破10%甚至12%,這么高速的經濟增長突然嘎然而止,會對中國社會經濟層面乃至社會政治層面產生巨大沖擊。我們承受不了這樣的沖擊,也不愿承受這樣的沖擊。因而通過有效行為保增長,保證一定的增長速度是必須的選擇;另一方面,在經濟繁榮期,各種社會問題容易被順水推舟在不經意間解決而使得社會能相對穩定,一旦經濟滑坡,泡沫退去,各種問題就會凸現出來,在不能得到比較妥當解決的情況下,社會不穩定現象就會出現,產生一系列威脅。為了消除可能的隱患,未雨綢繆的保穩定同樣不容忽視。 但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些都只是權宜之計,雖然可以稱之為是必不可少的權宜之計。因為,在整個世界經濟大氣候不景氣的背景下,在我們宏觀調控成效尚未真正鞏固的環境下,在產能過剩和結構低下問題沒有真正改觀的情況下,保增長并不是想保就能保得了的。如果把握不好度,甚至容易引發經濟更劇烈的下滑;同樣,在我們不能從本質上消除不穩定深層原因的情況下,保穩定也不是想保就能保得了的。過于剛性的行為,簡單捂蓋子的思維會招致更大的不穩定。 而只有通過保民生,擴大內需,讓群眾有工作可掙錢,有錢可花,有錢敢花,才會消除現有的產能過剩,才可能使得經濟運行中生產與消費這一最基礎的過程呈良性循環。更進一步看,當需要工作的人有崗位可做,當需要消費的人有能力可消費,當群眾心平氣順的時候,經濟增長速度肯定不會低,社會也肯定不會不穩定。更何況,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民生領域的建設本身就是很好的實現經濟增長的優質項目。 再次,關注民生是走出經濟困境,戰勝經濟困難的信心的沃土、力量的源泉。 越是經濟困難時期,越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越是經濟困難時期,越要有戰勝困難的力量。但信心何來,力量何在。老去喊要有信心是不行的,信心不是喊出來的;鴕鳥策略,回避困難、裝作看不見困難,也裝不來真實的信心。力量亦是如此。單靠政府赤膊上陣不是沒有做為,但能有多大作為需要謹慎樂觀。畢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還要依靠更加廣泛的市場主體。尤其是,當我們把眼光放得更深遠一些,社會發展規律告訴我們,推動歷史進步的真正力量還是廣大的人民群眾。 那么如何能讓群眾有信心,如何能把群眾的力量調動起來,這又依賴于我們對民生問題的切實解決。當我們通過政策的安排、利益的調整、措施的完善,改革的深化,把教育、醫療、收入分配、就業、社會保障等等事關民生的各項工作都做好,做到位,真正做到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群眾能對我們的經濟發展沒有信心嗎?能對我們的社會沒有信心嗎?同樣,他們能不支持、擁護我們政府為做到這一切所采取的政策與所付出的努力嗎?他們能不信心百倍、全力以赴、心甘情愿投身保增長、保穩定的各項工作中去嗎? 所以,為了2009年中國經濟能先于世界經濟實現復興,為了2009 年中國社會能有又好又快的發展,讓我們帶著使命去關注民生,帶著理性去關注民生、帶著感情去關注民生吧。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郭潔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江西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選讀(十三)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江西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選讀(十五)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