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教與學的聯結—— 教學組織的形式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一、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一)班級上課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主要特點和功能:有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和達到一定質量;以課為單位進行教學比較科學;便于系統地傳授各科知識;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課的類型和結構 根據教學的任務分為:傳授新知識課(新授課)鞏固知識課(鞏固課)培養技能技巧課(技能課)檢查知識課(檢查課)。 根據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分為:講授課、演示課、練習課、復習課 課的結構:指一節課包含哪些組成部分以及各組成部分順序、時限和相互關系。 幾種形式:新授課的結構:組織教學,檢查或復習,提出新的目的、內容要點與學習要求,講授新課,小結,布置作業。技能課的結構:組織教學,提出培養技能技巧的目的要求,教師講解原理、范例或作示范操作,在教學指導下獨立進行練習(主要部分),小結,布置作業。復習課:組織教學、提出復習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復習(主要部分),小結、布置作業。綜合課:組織教學,檢查與復習,提出教學目的并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 二、教學的輔助組織形式 (一)作業 作用:教師在課中授予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只有通過學生獨立作業,經過他們獨立思考與操作才能被他們消化、掌握和鞏固。通過作業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性。便于對學生因材施教,對成績優異者和有特殊興趣與專長的學生,可以多指定一些作業與參考書以發展他們志趣、個性與專長。 要求:作業的內容、數量應決定于教學的需要;作業的形式與內容要多樣化;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可指導等;對作業必須認真批改。 (二)輔導 由教師給予引導、啟示、咨詢和指點以幫助他們完成獨立作業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 內容:使學生明確作業的目的、要求與方法;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啟發、誘導、示范;解答學生的疑難,使知識深化、系統化;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 幫助他們糾正。個別與集體。 作用:從學生需要與問題出發,有的放矢,能具體解決他們的疑難,使學生能順利進行和完成;便 于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給成績優異者以特殊指導,給掉隊者以補課,可以發現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補救和改進。 要求:著重解決學生的疑難和知識的深化、系統化問題;配合教學和獨立作業及其批發進行;幫助解決知識、技能問題,以及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問題。 (三)講座 由教師不定期地向學生講授與學科 有關的科學趣聞或新的發展,以擴大他們知識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 作用:能擴大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宜于因材施教;能活躍學校的學術氣氛。 (四)參觀 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組織學生到一定場所,通過對實際的事物進行觀察、許多詢問以獲取知識的教學活動形式 作用:能使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擴大學生的眼界,激發興趣和求知欲;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教學運行的基本環節 教學以上課為中心環節。 教學主要方面:教師教的方面分析,備課、上課、課后輔導和評價構成了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四川高中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資料:6.4 |
|
閱讀下一篇:四川高中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資料:6.3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