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介紹了德育的意義、目標和內容、德育過程、德育的原則、途徑和方法以及德育模式。
  知" />
  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 山東
報名咨詢熱線:010-51268840、51268841
教師資格考試網
 新聞資訊  報考指南  政策大綱   經驗心得   優秀推薦課程   教師資格備考圈   答疑交流區
 考試科目: 心理學: 歷年真題 | 模擬試題 | 學習輔導 教育學: 歷年真題 | 模擬試題 | 幼兒 | 小學 | 中學  普通話  說課   愛童世紀教育中心

2011年中學教育學考點與要點歸納:第九章德育

作者:   發布時間:2011-05-04 09:36:47  來源:育路教育網
  • 文章正文
  • 資料下載
  • 圈子話題
  • 論壇

  7.德育過程的規律
  (1)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
  ①知、情、意、行是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即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
  ②知、情、意、行之間的關系及其發展。知、情、意、行四個基本要素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
  (2)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規律
  ①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沒有社會交往,就沒有社會道德。
  ②德育過程中的活動和交往的主要特點:具有引導性、目的性和組織性;不脫離學生學習這一主導活動和主要交往對象的教師和同學;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
  (3)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
  ①德育過程既是社會道德內化為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又是個體品德外化為社會道德行為的過程。
  ②要實現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轉化,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據,外因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
  ③德育過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統一過程。
  (4)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
  8.德育原則的概念
  德育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律提出的指導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9.我國中學德育的基本原則
  ①導向性原則,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②疏導原則,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③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
  ④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指進行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前后連貫地進行,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
  ⑤因材施教原則,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10.德育的途徑
  德育的途徑是指德育的實施渠道或形式。我國德育的途徑主要有: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勞動、共青團活動、班主任工作等。
  11.德育的方法
  德育方法是為達到德育目的在德育過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傳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養方式。
  我國德育的基本方法有說服法、榜樣法、鍛煉法、陶冶法、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
  12.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實際上是在德育實施過程中道德與德育理論、德育內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徑某種組合方式。當代最具影響的德育模式有認知模式、體諒模式、社會模仿模式,大體上說,認知模式重知,體諒模式重情,社會模仿模式重行。
  (1)認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是當代德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占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由瑞士學者皮亞杰提出,而后由美國學者科爾伯格進一步深化。該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斷力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不斷發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及其與行為的發生。
  缺陷:一是太過于強調認知力的作用,忽視了對道德行動的研究;二是強調了道德判斷的形式而忽視了內容的作用;三是階段理論有缺陷;四是完全排斥了道德習慣的作用。
  特色:一是提出以公正觀發展為主線的德育發展階段理論;二是建構了較為科學的道德發展觀,提出智力與道德判斷力關系的一般觀點;三是通過實驗建立了嶄新的學校德育模式。
  (2)體諒模式
  體諒或學會關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為英國學校德育學家彼得·麥克費爾和他的同事所創,風靡于英國和北美。體諒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養置于中心地位。該理論的特征有:
  ①堅持性善論,主張德育必須以兒童為中心
  ②堅持人具有一種天賦的自我實現趨向,德育關鍵是人的潛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③把培養健全人格作為德育目標
  ④大力倡導民主的德育觀,倡導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體諒模式的特色在于:有助于教師較全面地認識學生在解決特定的人際社會問題的各種可能反應;有助于教師較全面地認識學生在解決特定的人際社會問題可能遭到的種種困難,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學會關心;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應,教師能夠根據它們指導學生圍繞大家提出的行動方針進行講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題。
  (3)社會模仿模式
  主要是美國的班杜拉創立的,在德育上,該模式認為人與環境是一個互動體,人既能對刺激作出反應,也能主動地解釋并作用于情境。
  社會學習論的主要貢獻表現在:在吸收其他學派的基礎上,發展了行為主義,使之對人的道德行為作出更合理的闡釋,對德育工作有很大意義;系統論述了示范榜樣對道德發展的內在作用機制以及影響道德行為的各種形式和途徑;把環境的示范和個體的發展與認知調節機制的互動表達出來;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重點難點提示
  重點:德育的概念、德育的內容、德育過程的結構和矛盾、德育過程的規律。
  難點:我國中學生德育的基本原則、德育模式。

熱門資料下載: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教師培訓咨詢電話:010-51294794
報考直通車
 
·報名時間:一般在每年的六月至九月
·考試時間:一般在10月至12月間
·報名條件:適應教師需要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公民
教師考試科目輔導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第一福利天堂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免费视频在线观看五丁香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不卡 | 日本精品久久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 五月综合基地婷婷 |